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快遞行業在政策引導下加速擺脫低價內卷。核心產糧區廣東、浙江等地率先啟動調價機制,單票費用上浮顯著,部分地區設定成本底線,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競爭。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行業業務量增長21.6%,但單票收入同比下滑近8%,政策干預與市場調整的雙重作用下,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轉型的關鍵節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廣東地區近期對電商客戶上調快遞費用,調價幅度達0.3元至0.7元/票,並設定1.4元/票的底線價。此前浙江義烏已將底價從1.1元提升至1.2元,福建、安徽等地亦有漲價預期。這一調整直接回應了行業長期存在的成本壓力:廣東、浙江加盟商過去以0.8-1.2元/票攬收電商件,扣除派費與中轉費用後每單虧損0.2-0.5元,網點平均利潤率僅2%-4%,較2015年縮水超八成。政策推動下,價格回升正逐步緩解企業經營困境。
低價競爭導致行業陷入「量增利減」怪圈。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通達系單票收入普遍低於2.3元,部分電商件不足2元,企業利潤承壓顯著。以中通為例,上半年營收增長9.8%至227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6%,主因包裹單價下降6.2%抵消了17.7%的業務量增幅。政策層面,《價格法修正草案》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形成監管合力,明確禁止「低於成本價」競爭行為,倒逼企業轉向服務與效率驅動。
漲價對低價商品影響顯著,但高附加值品類相對韌性較強。例如,單價400-600元的滑板類目商家表示,中通大件運費20-30元/票未受影響,而順豐因折扣率下調變相提價。低客單價商品賣家則面臨利潤擠壓風險,部分或退出線上市場。數據顯示,3C電子等品牌商可通過價格傳導消化成本壓力,但小商家議價能力弱,需依賴快遞服務穩定性提升應對競爭。
國家郵政局通過設定區域成本底線、建立全國價格監測平台,並結合約談與罰款等手段遏制惡性競爭。短期看,單票均價回升將修復企業利潤空間,末端派費增加可改善快遞員收入穩定性;長期則推動行業從「以價換量」轉向差異化服務競爭。頭部券商預測,在核心區域漲價擴散及旺季來臨的雙重支撐下,2025年下半年快遞公司業績有望實現階段性復甦。
2025年的中國快遞行業正處於關鍵轉型期,政策引導與市場調節共同推動價格體系重構。通過設定成本底線、強化監管,行業逐步擺脫低價內卷陷阱,轉向服務品質與效率的競爭賽道。區域調價的連鎖反應疊加旺季需求增長,將加速頭部企業盈利修復,並為中小商家提供更可持續的服務生態。未來2-3年,快遞市場或形成「價格理性化+服務差異化」的新競爭格局,最終實現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更多快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快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