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人工智慧與高性能計算需求爆發的背景下,全球內存晶片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調整。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傳統內存技術DDR4因供不應求引發價格飆升,其單價反超新一代產品DDR5的現象持續近半年之久,成為行業關注焦點。這一現象不僅暴露了供應鏈管理的複雜性,更折射出內存產業在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間的動態博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內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推出的DDR4歷經十年生命周期後,其下一代產品DDR5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然而,全球頭部內存廠商原定於2026年初停止DDR4出貨的計劃被意外打破——三星和SK海力士最新宣布將DDR4生產延長至2026年底。這一決策源於HBM(高帶寬內存)需求激增導致產能擠占:每片用於HBM生產的晶圓資源消耗是標準DRAM的三倍,使得傳統DDR4的供應量銳減35%以上。
市場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DDR4 16GB現貨價格已從6月7.01美元升至8.59美元,而同期DDR5同規格產品僅微漲至6.17美元,形成罕見的「價格倒掛」。值得注意的是,儘管DDR5運行速度較前代提升一倍且能效更優,其單價仍被DDR4拉低約28%。
面對突如其來的供需缺口,韓國兩大廠商採取差異化策略。三星選擇維持現有產線運轉,預計2025年底前將DDR4產量提升15%;SK海力士則通過重啟無錫舊廠的改造計劃,試圖釋放額外產能。這種「逆向投資」背後是利潤驅動:相較於DDR5單顆晶片約3.2美元的毛利率,DDR4當前利潤率已突破6.8美元/片,成為短期收益的重要來源。
中國廠商長鑫存儲的退出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緊張態勢——其宣布於2024年底終止DDR4生產後,全球可用產能減少約12%。而美光科技則堅持原定計劃,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DDR4出貨收尾,成為頭部企業中唯一執行技術淘汰路線的廠商。
行業分析指出,當前價格倒掛現象或將於2026年第二季度緩解。參考歷史數據,當DDR2退出市場時曾出現持續四個月的價格異動,本次DDR4供需矛盾可能呈現相似周期性特徵。SK海力士高管在近期財報會議中強調,此輪漲價本質是「短期恐慌需求推動的結果」,而長期看DDR5的滲透率將加速提升至60%以上。
而言,2025年內存市場正經歷技術疊代與供應鏈重構的雙重考驗。頭部廠商通過產能調整應對突發供需失衡,在維持利潤與推動技術創新間尋求平衡;而價格倒掛現象既暴露了產業轉型中的陣痛,也揭示出終端市場需求對成熟技術的持續依賴。隨著HBM、DDR5等新技術規模化應用,內存市場格局將在2026年後迎來新一輪洗牌,唯有靈活布局的企業方能把握未來增長機遇。
更多內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內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