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上海發布的個人住房房產稅新政引發廣泛關注。數據顯示,該政策通過差異化減免措施有效降低了購房成本,為房地產市場注入活力。據行業統計,8月房產經紀景氣度指數環比上升2.8個百分點至47.26,創年內最大單月漲幅,預示著市場信心逐步恢復。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到來及政策疊加效應顯現,房產交易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房產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上海市最新調整的個人住房房產稅試點政策明確,符合條件的人才群體及長期居住者購買首套住房可暫免徵收房產稅。具體包括:
1. 持有上海居住證且屬高層次或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居住證滿3年的購房人,在滬新購首套房且為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徵房產稅;
2. 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人均面積≤60平方米(含)時,新購住房暫免徵收房產稅;超出部分按原有稅率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居住證未滿3年的購房人可享受"補退機制":先按原標準繳稅,待條件滿足後退還已徵稅費。這一調整顯著降低了非滬籍購房者長期持有的經濟壓力。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上海現行房產稅稅率區間為0.4%-0.6%,雖看似比例不高,但按年計征模式對購房者的年度支出仍具較大影響。新政實施後,預計可覆蓋約15%至20%的新增非滬籍購房者群體,直接減少每年超億元的稅費負擔。
市場分析顯示,政策紅利將主要集中在兩類人群:一是符合人才認定標準的專業技術及產業急需人才;二是已在滬穩定工作並持有居住證滿3年的常住人口。這兩類群體合計約占全市購房需求總量的28%,其購買力釋放將有效激活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保障性住房專項貸款加速落地及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推進的背景下,預計2025年末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增幅可達12%-15%。從結構上看:
來看,此次房產政策調整不僅優化了非滬籍群體的居住成本結構,更通過精準施策激活了市場流動性。結合當前保障性住房建設加速和貨幣化安置紅利釋放,預計上海房地產市場將在2025年底前呈現"量穩價緩"的健康態勢,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參考的政策範本。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規模有望突破18萬套,同比增長9%,二手房交易量亦將恢復至2023年水平的八成以上。
更多房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