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草甘膦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非選擇性除草劑,其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此外,轉基因作物的廣泛種植,尤其是耐草甘膦作物的推廣,進一步推動了市場需求。以下是2025年草甘膦市場分析。
全球草甘膦市場呈現穩步擴張態勢,2023年全球草甘膦市場規模已達到約80億美元,《2025-2030年中國草甘膦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預計在2028年突破1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維持在3%-5%之間。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農業生產的持續擴張,尤其是在北美、南美和亞洲等主要糧食產區,草甘膦因其高效、低成本的特點,成為大田作物雜草管理的核心工具。
	 
經過多年環保核查與供給側改革,國內草甘膦行業僅18家企業能夠正常開工,中小產能因成本倒掛長期停車,有效產能收縮約15%。全球範圍內產能分布同樣集中,中國81萬噸/年的產能與海外38萬噸/年的產能共同構成市場核心供給,其餘零散產能占比不足4%。
草甘膦主要用於轉基因作物如大豆、玉米和棉花等。草甘膦上市前20年間,在農業和非農上使用量穩步上升,但市場規模增長較緩慢。隨著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上市、崛起,近年來草甘膦銷售大增。根據數據,草甘膦下游需求中轉基因作物占比達50%,其中大豆需求占比最大,達26.5%。
	 
環保限產成為供給收縮的重要推手,黃磷主產地雲南因雨季水電波動導致開工不穩,原料價格站穩2.2萬元/噸高位,推高草甘膦生產成本。頭部企業實施 "限量發貨"" 排單生產 " 策略,新單交付周期延至60天以上,97% 含量高端產品出現結構性缺貨,行業庫存降至安全線以下。同時,新增產能受限,擴產多以技改為主,僅少數境外及國內技改項目有望釋放5-20萬噸/年的增量。
海外市場方面,2025年5月起南美製劑訂單大量釋放,採購季較往年延長三周,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帶動草甘膦需求激增。國內市場中,轉基因作物推廣成效顯著,1000 萬畝的種植面積直接帶動草甘膦年需求增量1.2-1.5萬噸,同時秋糧用藥高峰與非農用除草需求形成有效補充,農用領域需求占比超過 90%。
草甘膦價格在2025年開啟強勢上漲通道,7月突破2.6萬元/噸關口後,8月95% 含量報價升至2.75萬元/ 噸,97% 含量報價達2.8萬元/噸,一個月內漲幅近 8%。價格傳導機制發生轉變,當價格突破 2.5 萬元/噸時下游曾出現牴觸情緒,而2.8萬元價位下終端接受度反而提升,國際糧價高位運行讓種植戶更關注防治效果。
價格上漲直接帶動企業利潤修復,頭部企業草甘膦業務毛利率從一季度的3.7%提升至二季度的18.7%,按 2.8萬元/噸價格測算,完全成本約2.3萬元/噸,單噸淨利突破5000元。產品結構差異進一步拉大盈利差距,97% 含量較95%含量價差擴大至500元/噸,技術領先企業獲得顯著超額收益,價格每上漲1000元,年化淨利可增厚 2 億元。
2025年草甘膦行業供給端的環保約束、產能集中與需求端的轉基因推廣、海外旺季形成共振,推動行業從成本支撐轉向供需定價。未來,隨著綠色工藝研發與產品結構優化,草甘膦行業將在規模增長與質量提升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草甘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草甘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