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農業機械市場正處於規模擴張與結構升級的雙重驅動期,傳統農業機械持續穩固市場基礎,智能農機則成為新的增長引擎,行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此外,細分產品的差異化增長構成了農業機械市場的核心骨架,傳統動力機械與新興智能設備形成互補發展態勢。以下是2025年農業機械市場規模分析。
傳統動力機械仍占主導地位。2023 年數據顯示,拖拉機作為農業機械的核心品類,銷售額占比達 30.77%,市場容量達到 500 億元規模。其中 100 馬力以上大馬力輪式拖拉機銷量同比增長 12.3%,精準化、智能化配置滲透率已提升至 38%,展現出傳統品類向高端升級的趨勢。
收穫機械市場穩步擴容。2023年收穫機械市場總規模約200億元,占行業整體 18%,其中穀物聯合收割機全餵入式產品市場占有率穩定在 65% 以上,智能化監測系統裝配率突破 52%。經濟作物收穫機械增長更為迅猛,甘蔗收穫機年銷量同比激增 41%,采棉機市場國產化率已提升至 73%。
新興農機品類實現爆發式增長。植保無人機、智能灌溉系統等新型農機占比已從 2015 年的 7% 提升至 2020 年的 18%,2023 年智能農機裝備市場規模更是突破 900 億元。其中無人機植保設備2024年銷量約為50萬台,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100萬台,年複合增長率表現突出。
不同地域的農業生產條件與政策導向,造就了農業機械區域市場的多元化特徵,各區域形成適配自身需求的發展重點。2023年全球農業機械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美元,《2025-2030年中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預計到2030年將以年均複合增長率5.2%攀升至2800億美元。
三大核心區域貢獻主導份額。東北平原、黃淮海地區、南方丘陵山區三大區域市場貢獻率預計分別達 38%、29% 和 23%,其中華東地區整體貢獻 38% 的市場份額,成為農業機械消費的核心區域。
區域產品需求呈現顯著差異。東北平原主攻大型智能化裝備,200 馬力以上大功率拖拉機銷量 2023 年同比增長 37%;黃淮海地區聚焦高效節水灌溉機械,移動式灌溉機組銷量同比增長 28%;南方丘陵山區側重小型輕量化產品,2023 年相關品類銷售額突破 300 億元,占整體市場比重提升至 4.5%。
政策推動欠發達區域增速提升。西北地區因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推進,農機購置量年均增速達 22%,光伏水泵系統在該區域市場滲透率已突破 15%,成為區域農業機械市場的新增長點。
政策扶持的持續加碼與技術創新的深度滲透,共同構成了農業機械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根據用途分,農業機械可以分為通用農業機械和專用農業機械,專業農用機械包括耕作機械、施肥機械、收穫機械等,通用機械包括農用動力機械等;根據農業機械的作業方式,可以分為行走作業農機和固定作業農機。
補貼政策精準賦能產業升級。2023 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達 212 億元,較 2022 年增長 8.1%,補貼範圍覆蓋 15 大類 44 個小類的 400 余種農業機械。政策重點向大馬力拖拉機、智能播種機等先進裝備傾斜,直接帶動 2023 年智能農機市場規模同比激增 42%。
技術創新加速產品智能化轉型。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農業機械深度融合,2023 年具備遠程監測功能的智能農機占比達到 34%,較標準升級前提升 19 個百分點。自動駕駛系統裝機量突破 15 萬套,精準播種機銷量增長 37%,智能化設備作業效率相較傳統機型提升 35%。
綠色轉型催生新能源農機需求。在 「雙碳」 目標引領下,新能源農機產業化進程加速,電動植保機械 2023 年銷量增長 245%,混合動力拖拉機研發項目數量較 2020 年增長 3 倍。電動拖拉機示範項目已在東北糧食主產區投入試驗運營,綠色農業機械市場前景廣闊。
2025年農業機械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傳統品類的高端升級、新興品類的快速崛起構成了市場增長的核心支撐,區域市場的差異化發展豐富了行業生態,而政策補貼與技術創新則為行業注入持續動力。未來,隨著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農業機械行業將在滿足多元化農業生產需求的同時,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的跨越,為全球農業現代化提供關鍵裝備支撐。
更多農業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