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10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發布《山東省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辦法》,標誌著我國低空經濟領域迎來重要政策突破。截至2024年底,山東已擁有經營性無人機及通航企業1486家,實名登記無人機7.1萬架,持證操作員1.81萬人,顯示出無人機市場蓬勃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無人機「黑飛」「擾航」事件頻發,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在此背景下,《辦法》通過全鏈條監管與創新管理機制,為無人機產業的規範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無人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年來,無人機在物流配送、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展,成為低空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山東作為全國無人機產業高地,其市場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經營性企業數量和無人機保有量持續攀升,但「黑飛」事件也伴隨技術普及而增加。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無人機相關投訴量同比上升37%,凸顯了監管缺失帶來的隱患。《辦法》的出台,既回應了市場對安全飛行的需求,也為全國無人機管理提供了地方性探索樣本。
《辦法》明確將無人機劃分為微型、輕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並對飛行活動提出嚴格規範。例如,操控無人機需取得相關資質,飛行前須通過國家一體化平台報批,並實時更新電子圍欄信息。針對不同機型,《辦法》細化操作要求:微型無人機需保持視距內飛行,小型無人機在適飛空域內須遵守限速與通信規定,夜間飛行需開啟燈光系統。此外,禁止行為清單覆蓋9類風險場景,包括擾亂公共秩序、危害人身安全及泄露涉密信息等,為飛行安全劃定清晰邊界。
《辦法》創新提出構建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台,要求省級平台與國家監管系統聯通,推動生產、登記、飛行數據共享。這一機制強化了從設計生產到飛行監控的全周期監管。同時,明確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門職責分工,形成多維度治理網絡。例如,機場及大型活動區域需設置警示標誌並配備反制設備,有效防範「黑飛」干擾。通過「人防+技防」結合,山東構建了無人機安全管理的立體化框架。
《辦法》強化了對違規飛行的懲戒力度。使用不合格無人機飛行者將面臨警告或最高5000元罰款,情節嚴重者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同時,鼓勵公眾參與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舉報違規行為。值得注意的是,《辦法》特別強調對政府工作人員的追責機制,確保政策執行的公正性與有效性。通過法律威懾與社會共治,山東旨在構建更安全、更有序的無人機使用環境。
政策創新推動無人機產業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辦法》的實施,標誌著無人機監管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通過明確市場准入、飛行規範與責任邊界,山東不僅回應了當前「黑飛」亂象的治理需求,也為無人機在物流、農業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掃清障礙。未來,隨著全國性政策的逐步完善,無人機產業將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持續釋放其在低空經濟中的潛力,成為推動地方經濟與技術創新的重要引擎。
更多無人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人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