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1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視頻會議,強調在複雜形勢下需通過優化能源產業布局及技術創新,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會議指出,當前能源保供面臨多重挑戰,需統籌生產、儲備、運輸及民生保障,強化技術應用與產業協同,為冬季能源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會議要求加強煤炭生產組織和運輸保障,確保各類電源穩發滿發。2025年,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技術持續突破,其電力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成為能源保供的關鍵增量。同時,天然氣資源生產供應安排進一步優化,儲氣庫與LNG儲罐等調峰設施的協同作用增強,為高峰期能源供應提供技術保障。
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重點保障北方集中供暖地區用煤需求,東北地區作為冬季能源保供核心區域,合同履約率需達新高。電力市場方面,堅持中長期合同高比例簽約與履約,氣電、水電等多能互補體系加速構建,推動能源產業布局與市場需求精準匹配。
針對供暖季用能高峰,會議明確要求保持存煤低於15天的電廠動態清零,確保煤電高峰出力。同時,抽水蓄能與電化學儲能技術加速應用,與氣電、水電形成協同保供網絡。儲氣庫與LNG儲罐的調峰能力持續釋放,能源需求側管理技術疊代升級,共同應對極端天氣下的用能波動。
熱電廠與供熱企業燃料儲備需充足,供熱機組運行穩定性直接關係民生供暖質量。會議特別強調,遭受洪澇等災害地區需優先保障供煤供電供氣,通過產業布局調整與應急資源調配,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
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應對能力提升是2025年能源產業布局的重點方向。通過氣象數據與能源調度系統深度融合,實現災害預警與應急響應無縫銜接。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進一步壓實,重點強化極端天氣下能源運輸通道安全,守牢能源安全運行底線。
2025年能源保供工作以產業布局優化與技術升級為核心,通過強化生產、儲備、運輸、應急等全鏈條協同,確保供暖季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技術的應用與傳統能源設施的智能化改造,顯著提升了能源系統韌性。民生保障與災害應對的雙重強化,標誌著我國能源產業布局正從單一供給向安全、高效、可持續的綜合服務體系轉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能源支撐。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