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飲食安全關注程度的增加,我國一些地區的綠色食品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專家認為,我國綠色食品產業正面臨著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速而帶來的質量標準水平下降。本文針對綠色食品行業的發展概況進行分析,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環節進行剖析,以便業內人士參考。
現狀篇:
綠色食品產業面臨生態威脅
雖然我國有著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自然資源優勢,但由於近年來,我國工業化使農業生態環境出現了惡化的趨勢,直接威脅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近年,由於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引起的農副產品污染相當嚴重,工業「三廢」和城鎮生活污水大量向河流、湖泊排放。其中一部分攜帶汞、鉛、砷、鉻等有害有毒物質的工業廢水通過灌溉水進入農田,加之不合理使用化肥(主要是超量使用氮肥)、農藥及人畜糞便流失等,農業污染日益加重,從而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污染嚴重。我國湖泊中有一半以上已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等河流中的含氮量也呈增高趨勢,並成為近海赤潮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農業部原副部長相重楊認為,要保護生態環境,首先要加快制定國家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政策和法規,儘快建立農副產品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體系並制定相關標準,定期監測和報告農副產品及其生產環境受到污染的情況,以確保農副產品不對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積極推廣節氮施肥技術,調整肥料結構,實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發展多元高效肥,推廣專用複合肥,積極推進有機肥配套施肥體系。加強農業保護宣傳培訓,提高各級農業管理與技術人員及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業環境保護意識。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是個系統工程,各方必須在各個環節確保產品質量。建立綠色食品基地,有利於加快綠色食品產業化的發展步伐,有利於真正使綠色食品走出一條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之路。目前,我國普通有機肥的生產方法還停留在原始狀態,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滿足不了綠色食品生產的需要。
分析篇: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必要性
綠色食品是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綠色食品的生產和消費融入了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啟動綠色食品消費市場,形成綠色食品生產和消費潮流很有必要。
發展綠色食品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作為農業大國,理應把農業和綠色食品加工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綠色食品產業不僅經濟效益可觀,而且符合中國的國情,建設綠色食品基地,發展特色經濟——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加工業,必將產生難以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入世後,中國應成為世界綠色食品(主要指有機食品)和天然藥物的重要供應地。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農業由傳統的粗放經營方式向現代的綠色經營方式轉變,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在當前我國資源緊張的前提下,更要改變單一的以大規模投入自然資源為特徵的低效率的資源要素組合形式,改變以糧為綱、重農輕商的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改變以單一純依靠經驗操作、自給半自給的小農生產方式,實現由粗放經營的自然經濟型農業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型的現代生態農業的轉變,促進綠色食品的產業化和國際化。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也是由傳統的種養業向農工商綜合經營轉變的需要。應在立法、制定政策和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標準等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做好加入世貿組織和迎接國際競爭的準備。要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和提高科技含量,增強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競爭力。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縱橫聯合,形成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現代農業一體化經營的企業和集團,把農業一體化經營納入到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格局之中。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由傳統的分散經營向現代的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轉變的需要。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充分發揮科技要素的作用,從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實現多層次增值,使農民收入獲得大幅度提高。通過產業化,可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激勵農民走上新的聯合之路,逐步形成與支柱產業需求相配套、與專業化和區域化生產相適應的區域經濟格局,從而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和擴大市場占有率。
策略篇:
加速綠色食品基地建設
綠色食品要形成大市場的格局,關鍵要有主導產品和規模生產作保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雖然有不少的綠色食品基地,但大都分散經營,各自為政現象比較突出,很難形成規模優勢。不少地方,雖已相繼開發出了一些綠色食品,但卻遲遲形不成優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種結構單一,生產經營分散,規模效益差,產供銷銜接不暢。大多數還沒有形成在國內外叫得響的拳頭產品。因此,要在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重點要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推進,採取兼併、橫聯、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組建一批規模較大的綠色食品的生產基地和企業集團,以真正起到龍頭企業帶動、規模生產推動、市場流通拉動的效果,以不斷增強我國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綠色食品基地的創立、建設、發展與壯大,必須以強有力的龍頭企業來帶動。積極培育高科技、大規模、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組建貿工農一體化綠色食品發展聯合體,實現優勢農業的產業化。使我國成為世界綠色食品的主要供應地之一。
在國內要通過在大中城市設窗口,開通綠色通道等措施,不斷提高市場的占有率;在國外要通過開闢運輸航線,設立境外辦事機構,開辦直銷窗口等途徑,增強綠色食品的市場輻射力。在此基礎上,要採取推薦、培訓、選聘等多種形式,不斷培養和壯大經紀人隊伍,建立一支能夠馳騁國內外市場的「流通大軍」,使之成為綠色食品遠銷海內外的生力軍。
中國綠色食品標準亟待與國際接軌
由於中國綠色食品的標準與國際標準不統一,中國的綠色食品出口受到限制,亟須與國際接軌。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宋魁認為,綠色食品要與國際接軌,首先要加快綠色食品標準、認證準則、貿易準則等方面與國際接軌。AA級綠色食品是與國際有機食品接軌的產品,其出口潛力巨大。我國加入WTO後,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面臨大量出口的機遇。我們應加快標準建設,加快標準、認證程序和相關法則與國際接軌,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尤其要掌握其國際標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規定及其變化,依據較為準確的市場預測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以便迅速打入國際市場,並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目前,中國認證機構面臨的嚴重問題是認證標準和體系與歐共體榜樣標準不接軌,其認證歐共體不認可,知名度也不高。許多客戶明確提出要求要有歐共體國家認證機構的認定。歐共體一些著名的認證機構近年來均已在中國展開了有機產品認證工作,而且客戶需求明顯有增無減。中國認證機構在認證標準、認證程序和認證體系上還需要改進,並且要嚴格認證把關。
根據歐共體的要求和我國認證機構的現狀,建議我國相關部門加快有機產品標準的修改和制定工作,積極與國際標準接軌,儘快出台統一的有機產品法規,並按國際標準建立可靠和信譽良好的認證體系,並通過各種渠道擴大我國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及其認證在國外的知名度,為中國廠商進入國際市場提供行之有效的通行證。另外,面對國外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在中國開展認證的競爭壓力,應增加憂患意識,變壓力為動力,儘快擺脫我國有機產品認證不被歐共體、美國和日本認可的局面,使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成為世界各有機產品主要市場消費者、進口商批發商和我國出口商共同認可的質量憑證。
展望篇:
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前景
目前,已開發國家的綠色食品工業已相當於種植業產值的3-5倍。綠色食品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開發潛力都十分巨大,它是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特殊產業,有極大的經濟發展空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問題的日益嚴峻,有利於人們健康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已成為時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開發綠色食品已具備了深厚的市場消費基礎。綠色食品銷售額資料顯示,世界各國人們對常規食品供應的信任度呈下降趨勢,而對綠色食品需求的增加速度已經比供應增長的速度快。日本有91.6%的消費者對有機蔬菜感興趣,77%的美國人和40%的歐洲人喜愛綠色食品。
在中國國內市場,綠色食品也受到廣泛的歡迎,綠色食品滿足了人們對生活轉型的需要。有關部門對北京上海兩個城市調查表明,79%-84%的消費者寧肯花高價,也願意購買綠色食品。據權威機構預測,全國綠色食品的消費需求和利潤都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此外,由於綠色食品的生產具有勞動密集、多種經營等特點,已開發國家綠色食品的生產受到一定限制,有些國家在總量上已經出現嚴重短缺問題,目前德國、英國綠色食品大量依靠進口,進口量已分別占國內消費量的98%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