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梅新育:紡服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生存之道

梅新育:紡服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生存之道

2009-01-01 11:39: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從紡織服裝、皮具箱包塑膠製品玩具到家具,中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紡織服裝產業,堪稱「衣被天下」.中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功也為自己招來了眾多的阻力:貿易保護主義、成本上升,還有由此而來的產業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壓力……全球性金融危機更令中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遭遇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此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存之道是什麼?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近日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梅新育認為,在指導思想上,中國服裝產業首先需要接受的是全球市場萎縮的現實,避免只追求保持原有市場的絕對規模的不切實際的目標。雖然危機之際確實需要通過各種政策來保護我們的海外市場,儘可能維持出口規模不至於萎縮過大,但是盲目的「保出口企業」不應成為我們的專一目標,「保出口產業」才是我們的適當目標。因為企業有生有死很正常,我們不能保證所有的企業都能繼續生存,所以整個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才事關大局。
    
    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中國服裝產業要做好危機持久的準備。梅新育說:「無論我們多麼期望這場危機儘快過去,但是必須認識到,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從最短促的基欽周期(存貨周期)到最長的康德拉捷夫周期(長波),完整的周期長度從3年到5年,甚至45年到60年不等,對應的下降階段為從1年以內到四五年,乃至10年左右。特別是康德拉捷夫長波,其興起與下降階段通常與重大技術創新的興起和消沉相聯繫,致使其下降階段往往格外漫長,甚至長達10年左右。從美國次貸危機發生至今已兩年多,鑑於目前極度缺乏重大科技創新等跡象,國際經濟當前面臨的危機未必沒有可能是康德拉捷夫長波的下降階段。」有鑑於此,他認為中國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做好危機曠日持久的準備。
    
    在尋求走出危機和發展之路時,就整體而言,中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必須堅持切入價值鏈中高增值環節與持續占據價值鏈低增值環節並舉的方針。
    
    數年以來,中國服裝產業升級的呼聲已經非常高漲,雖然中國服裝企業必須努力占據國際分工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已成普遍共識,但我們仍然要強調不能完全放棄所謂的低端環節。
    
    為什麼?梅新育認為,首先,中低收入群體永遠是社會的大多數,對於他們來說價格永遠是贏得他們青睞的最具競爭力的手段,不能把這個最廣大的市場拱手讓人。第二個原因是中國需要眾多的就業機會,而僅僅為數百萬所謂高收入群體服務絕不可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我們只有占據服裝等勞動密集產業,才能提供眾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在尋求走出危機和發展之路時,中國需要確立大國思維方式。
    
    就此,他說:「對某些擬議中的出口激勵措施需要通盤考慮。以零稅率出口為例,這是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所期待的,紡織服裝業界就普遍期望政府再次提高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雖然從理論上說出口退稅是一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中性的貿易政策工具,但是只要涉及人的利益,哪怕是數學公理也會受到攻擊。零稅率問題的關鍵不是理論,而是我們的貿易夥伴們是否願意承認這是一種中性的貿易政策工具。如果我們的貿易夥伴普遍有借類似由頭挑起惡性循環式的『財稅傾銷』的傾向,那麼普遍實行零稅率的出口退稅政策就是得不償失的。歸根結底,我們需要對財稅政策準確定位,不能指望這種財稅政策幫助許多服裝企業維持落後的經營模式。」
    
    另外,梅新育認為,大國思維方式的要點之二是看到危機中的契機。所謂「危機淘汰競爭對手效應」,指的是在世界性金融危機期間,所有企業都難逃衝擊。而宏觀經濟穩定性較好國家的企業將有更多機會倖存下來,這樣,對於倖存企業而言,危機發揮了為他們淘汰競爭對手的作用。紡織服裝產業的訂單總量雖然比危機之前減少,但卻更多地被轉移集中到了倖存企業那裡,反而推高了他們的市場占有率。由於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海外競爭對手主要位於發展中國家,他們雖然可能具備成本比我們更低的所謂「優勢」,但其國家宏觀經濟穩定性比中國差得很遠,在危機當中會比中國同行更早地成批倒下。梅新育說,事實上,這種效應現在已經在出口中開始體現出來了。
    
    因此,他的結論是海外投資應該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勞動密集型產業海外投資的重要目標之一當然是切入價值鏈的高增值環節,即流通和品牌等環節。流通和品牌,哪個環節更為優先?答案是在國內市場上面,品牌為先;而在通過投資開拓海外市場上面,短期內應該是流通為先。為什麼?梅新育認為,因為通過占據流通環節,我們能夠較快地提高我們整個出口的收益率。
    
    目前,中國企業通過在海外設立全資銷售子公司,通常能把自己的出口價格提高30%至40%.不過,中國本土服裝品牌要想占據國際市場的主流,還有待於中國綜合國力和綜合文化地位的上升。即使是中國企業要想收購西方大品牌,至少在短期內也是很難運營好的,因為西方大品牌一旦轉移到一個發展中國家企業手裡,就會在西方消費者眼裡貶值。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然只能選擇在海外市場上面發展投資,而且只能是選擇短期內流通為先,因此,中國服裝企業不得不面對一個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  

更多紡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