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帶的深圳、東莞一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眼鏡「生產工廠」。而其中大多數都是以貼牌生產為主出口為主,嚴重缺乏自主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要進行不斷創新,不斷的超越自我,同時在營銷戰略上進行調整。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就是要適應市場,迅速改變營銷戰略,依託眼鏡文化優勢積極、大膽的採用文化營銷。
1、文化營銷已經成為新的營銷熱點
和各相關行業現比,眼鏡行業還是一個利潤較為豐厚的行業,雖然競爭日益激烈,但市場容量大。企業步伐相對較慢,文化營銷落後。有的企業目前在文化營銷上還處於認識階段。更談不上利用眼鏡文化魅力優勢,來凸顯產品優勢了。
眼鏡文化充分反映了一個國家、民族的思想意識、道德、價值觀、信仰、風俗習慣、時尚追求等文化特點,更富含了科技的底蘊和技術的支撐。因此,中國的眼鏡行業應該在文化營銷的戰略設計、品牌展示,文化造勢上有大的作為。
2、走出文化營銷的低俗化圍城
本來,中國的眼鏡產業,具有豐富的文化厚重。進行文化營銷是眾多眼鏡發展戰略中最具有發展潛力,增值效益和現實可能的重要戰略。但是,實施文化營銷戰略急需一批能通曉,開發中國眼鏡歷史文化內涵,又能進行文化營銷戰略設計和運營的商業人才。這是比眼鏡造型設計更珍貴,更稀缺、更難求的人才。
由於缺乏這樣的文化營銷戰略設計人才,當前中國眼鏡行業進行文化營銷的戰略步伐是緩慢的,實施是落後的。相當部分公司老闆和管理階層,不懂得眼鏡文化中蘊涵的歷史厚重的商業價值。不懂得進行知識運營和知識營銷。更不懂得怎樣在文化營銷中去獲得增值價值。因此,多數企業在文化營銷的門口徘徊,缺少對眼鏡這個文化產品的戰略開掘和價值開發。
這種眼鏡文化營銷的低俗化,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開掘出「展示空間和展覽氛圍」的本質特徵
在世界眼鏡文化潮流的影響和推動下,當前我國很多眼鏡企業和眼鏡經營商鋪,已經形成了濃厚的眼鏡新潮的展示空間和展覽氛圍。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資訊時代的到來。這種展示空間和展覽氛圍已經多維化,立體化,電子化,時尚化,網絡化,國際化。已經成為擴展中國眼鏡文化的廣闊空間和巨大的傳播平台,成為促銷眼鏡商品的重要手段。
國內的眼鏡企業已經意識到這種潮流並且跟進這種潮流的動作是迅速的。
創辦於1939年的成都精益是一個濃縮了歷史滄桑與世事變遷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他們以高度的商業敏感,在成都春熙路寸土寸金的商業黃金地帶,設立了面積龐大的品牌鏡片展示區和近3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把傳統眼鏡加工和中國眼鏡的歷史淵源、美學展示融為一體。既提升了精益的文化品位,也使消費者在選配眼睛的同時領略了中國獨特的眼鏡文化。針對部分高收入群體的特殊要求,他們還增設了尊貴級眼鏡驗配會所,讓顧客在驗光配鏡的餘暇,在此品茶、上網、閱讀……。
法國依視路光學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毅對此大受震動,指出:文化營銷最大的特點是能把一些老字號的文化品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連我們這些業內人士都感到新鮮和奇特。他讚賞:××太陽鏡廣場內的服務員服務一流,意識形態與國際接軌,這樣的細節,充分體現了管理者的經營理念和水平。
××太陽鏡廣場的這種做法立時得到了廣大眼鏡經銷商的效仿。但是,在這種效仿中相當一批企業不懂得「展示空間和展覽氛圍」的設計原則和展示重點。既沒有學到精益文化營銷的本質特徵又沒有帶來展示後的價值和效益。
更多眼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眼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