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新材料涉及領域廣泛,一般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者傳統材料改進後性能明顯提高和產生新功能的材料,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新材料的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及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
就當前陝西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陝西省工信廳廳長蔣躍介紹說,陝西省材料產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較為雄厚的實力,眼下,新材料產品涵蓋了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2009年,我省新材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65億元。
鮮明的特色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陝西省新材料發展具有獨具特色的鮮明個性,這為產業整體發展注入了活力。
陝西省在鈦、鉬、鉛鋅、釩等為代表的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於依託寶雞鈦業股份公司、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以及所屬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四院、西北工業大學等企業集團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使我省在金屬新材料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在以鈦、鉬等稀貴金屬材料為主的研發和加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已開發新產品近500種,獲得專利10餘項。其所屬的西部超導公司是國際上唯一可同時批量生產鈮鈦合金棒材及鈮鈦超導線材的廠家,西安菲爾特金屬過濾材料有限公司的金屬纖維製品和多層金屬燒結網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西安凱立化工有限公司的高效納米貴金屬催化劑占國內市場的50%,西安寶德粉末冶金有限責任公司的先進粉末冶金多孔材料元器件是自主研發的創新型產品,屬國內唯一生產廠商。
陝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企業500強,位居全國有色企業前10名。寶鈦集團是國際上少數幾個從事鈦金屬加工研究的大型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以鈦及鈦合金為主導產品的稀有金屬材料專業化生產、科研基地,技術及裝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金堆城鉬業公司鉬及鉬合金材料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
多種優勢保證產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一個產業,必須要藉助相關的優勢,把握眼前的機遇,當前,我省發展新材料產業的優勢在哪裡,機遇有哪些?業內人士指出,我省發展新材料產業具有多重優勢,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首先是資源優勢。我省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93種,已列入陝西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87種。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超過42.5萬億元,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居全國之首。陝北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煤、石油、天然氣、鹽等礦產;關中地區有豐富的煤、鉬、金、非金屬建材原料、地熱等礦產;陝南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及各類非金屬礦產儲量豐富。
其二是具有發展新材料產業的基礎優勢。在新材料產業體系中,我省在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超導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先進陶瓷材料、先進非金屬纖維材料、新型建築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等領域均具有一定的產業優勢。
其三是具有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科技研發優勢。我省擁有國內一流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實力雄厚,新材料的研發居於國內前列,特別是國防軍工新材料產業已具有雄厚的發展基礎。此外,還有一批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新材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其四陝西省還具有發展新材料產業的市場需求優勢。能源、石化、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食品等支柱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技術與裝備、環保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冶金、建材、輕紡等傳統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為新材料產業的市場需求提供了支持。
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及新型建築材料領域。在該領域重點支持和培育一批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化項目。同時,積極謀劃引進新型建材行業龍頭企業來我省投資建廠,推動產業發展。
在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方面,以陝西天宏、華山半導體材料廠、驪晶電子、西安隆基矽、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矽材料加工,西安理工大學單晶矽設備製造等太陽能光伏、微電子材料方面取得了矚目成績。依託彩虹集團、偏轉集團等企業,液晶玻璃基板和太陽能光伏玻璃、新型平板液晶材料快速發展,帶動太陽能光伏、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產業初步形成。高性能複合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突出超導材料技術產業化,重點發展鈦合金、鎂鋁、鋅合金等新興合金材料,培育發展鉬、釩精深加工、鎂鋰基複合航空材料,以及鋰電池材料。在稀有貴金屬催化劑、特種粉末冶金等領域尋求突破。在航空、航天及軍工特種鈦金屬材料應用,大飛機、大型艦船等重點工程使用的鈦金屬材料,大型化工設備及醫療器械和生物醫用等領域拓展鈦金屬材料的應用範圍。依託西北有色研究院和寶鈦集團,建立西安—寶雞國家鈦金屬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打造我省的世界級名片—「中國鈦谷」。「十二五」末,實現鈦金屬材料加工能力達6萬噸,海綿鈦產量達10萬噸,加工能力達到世界第一。到2015年,力爭全省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630億元。
在新的歷史機遇期,新興產業行業分析,能否突破發展,決定著一個區域未來經濟發展的爆發力和持久力。仔細觀察分析不難發現,不管是新能源產業的崛起,還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升級,都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一個地區新材料產業就如同新興產業發展、騰飛的雙翅,其實力的強弱,決定著該地區新興產業能夠飛得多高、多遠。
更多新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