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階段,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正以巨正源新材料基地項目為引擎,探索傳統石化產業向綠色高端化升級的創新路徑。作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重點推進的標杆性工程,該項目通過產業鏈協同與技術賦能,不僅填補了華南地區高端化工材料供應缺口,更成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總投資156億元的巨正源新材料基地項目,以C1及C3綠色環保新材料產業鏈為核心,規劃建設丙烷脫氫、聚丙烯、醋酸及酯等十餘套生產裝置。依託毗鄰廣東石化項目的區位優勢,項目通過整合合成氣與丙烷資源,構建從基礎原料到高端材料的全產業鏈條。一期醋酸工程即將投產後,將形成年產150萬噸醋酸產能,並配套83萬噸合成氣深冷分離裝置,為下游醋酸乙烯、丁辛醇等產業提供穩定原料保障。這一布局標誌著揭陽正式邁入綠色新材料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進一步強化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石化產業帶中的戰略樞紐地位。
項目推進過程中展現出的制度效能尤為引人注目。建設團隊率先將"規劃方案與人防易地並聯審查"模式應用於審批流程,在傳統串聯環節中實現同步推進,成功縮短15天關鍵節點時間,成為揭陽市工程建設項目改革的典型案例。從土地獲取到實質性開工僅歷時45天的"園區速度",既體現了地方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也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了可複製的高效範式。這種政企協同創新機制,為後續產業項目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
通過構建C1/C3雙鏈並行體系,巨正源基地實現了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與產品附加值提升的雙重目標。上游依託廣東石化項目的原料保障優勢,中游通過醋酸裝置填補華南市場高端產能空白,下游則聯動發展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品等深加工產業。這種縱向整合不僅形成年產值超百億的核心產業集群,更帶動周邊物流運輸、技術研發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據測算,項目全面投產後可年創稅收超10億元,並為當地創造超過2000個就業崗位,持續釋放綠色石化經濟的乘數效應。
在環保標準日益嚴苛的行業背景下,項目採用國際領先的清潔生產工藝,單位產品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18%,廢水回用率達95%以上。通過技術疊代實現碳排放強度下降23%,彰顯了綠色製造的核心理念。與此同時,高端醋酸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將有效緩解華南地區進口依賴現狀,預計每年減少區域化工原料運輸成本超5億元。這種兼具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為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實踐樣本。
巨正源新材料基地的建設進程,不僅是揭陽落實"一化一海五優特"產業戰略的關鍵落子,更折射出大灣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以重大項目帶動產業集群,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最終實現區域經濟能級的整體躍升。隨著醋酸裝置即將投產,一個集資源循環、技術領先、生態友好於一體的新材料產業基地雛形已現,為廣東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注入強勁動能,並將持續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現代化進程。
更多新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