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廢紙進口大幅增長環保問題不容忽視

廢紙進口大幅增長環保問題不容忽視

2007-01-01 11:41: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年,隨著我國出版業和包裝業發展蓬勃,國內用紙大幅增長,對造紙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作為造紙重要原料之一的廢紙進口也隨之增加。另外,我國廢紙回收率長期徘徊在30%左右,低於47.7%的世界平均水平,國內回收的廢紙遠不能滿足國內所需,向國外進口成為廢紙來源的主要途徑。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廣東口岸累計進口廢紙130.8萬噸,價值2.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增長19.3%和31.2%。其進口主要特點有:一、一般貿易進口大幅增長,加工貿易進口占總量的五成六。今年前2個月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廢紙57.2萬噸,增長64.9%,占廢紙進口總量的43.7%,以加工貿易進口廢紙73.6萬噸,與去年進口基本持平,占廢紙進口總量的56.3%。二、進口均價小幅上揚。今年前2個月廣東口岸廢紙進口均價為150.8美元/噸,比去年同期的137.1美元/噸上漲了13.7美元/噸,漲幅為10%。三、主要自歐盟、美國和香港進口。今年前2個月廣東口岸自歐盟進口廢紙54.7萬噸,增長39.4%,自美國進口44.3萬噸,略降0.6%,自香港進口廢紙14.6萬噸,增長8.9%,合計占廢紙進口總量的86.9%。

    廣東口岸廢紙進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

    一、國外造紙業向我國境內轉移。近幾年來,國家對造紙產業實行鼓勵政策,<span>2003年又將年產30萬噸以上木漿和高檔紙生產項目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促使國外造紙業加速向我國轉移,致使國內包括廢紙在內的造紙原料需求大增。今後幾年,廣東及其他幾大造紙大省,還將有一批以廢紙為原料的新紙機投產,並且主要是進口機器。由於進口紙機大多只適用於進口廢紙,因而可以預期,今後幾年國內對進口廢紙的依賴度仍將持續高漲。

    二、廢紙性價比優勢明顯。廢紙是造紙的首選原料,其回收利用率可以高達80%,與用原木造紙相比,不僅每噸可節約2-3立方米木材和約300噸水及大量煤、電等能源,而且還可減輕環境保護壓力。

    三、國內造紙原料供應不足。一方面,國內廢紙回收體制不健全,廢紙回收利用率僅在30%左右,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國內造紙業迅猛發展之際,國內實施天然林保護政策使造紙木材供應不足,致使國內造紙原料供應不足,對進口廢紙依賴性較大。

    儘管大量進口廢紙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造紙業的原料需求,但環保隱患值得關注,處理不善將不利於國內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洋垃圾」對國內環保構成威脅。事實上,在進口廢紙中時常夾帶一些廢舊生活垃圾,發現及時的則能被拒之國門之外,而發現不及時的則流入境內,直接加大國內環境保護壓力。二、廢紙加工過程中易產生「二次污染」。從「廢紙」轉化成「紙漿」的加工過程中,其排放的廢水中包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如處理不當,極易對周邊環境產生二次污染。三、不利於國內廢紙回收體制的完善。由於國外有充足的廢紙供應,企業容易忽視國內廢紙資源,從而進一步弱化國內廢紙回收體制,導致國內廢紙回收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也不利於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據了解,美、德等國家都以法律形式給予回收企業一定的補貼,日韓兩國也有完整的法規,保證廢紙回收利用。有關業內人士指出,緩解我國造紙業未來隱憂的關鍵,還是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國內廢紙的回收率及利用率。例如:加強國內廢紙的分類挑選;分別建立廢舊新聞紙、廢牛皮紙和瓦楞包裝紙板廢紙的回收系統;對一些大中型辦公機構的辦公用紙,建立良好的回收體系;對家庭、工業和零售商店回收的包裝用紙加快研究回收系統;扶持一批有規模和水平的廢紙加工基地,建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紙種、不同規模的廢紙回收集散基地和規範化的廢紙交易市場,以及組建大型廢紙回收企業集團等。(以上數據源自:海關統計資訊網) 

更多廢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廢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