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專家稱面對連續的霧霾天氣 市民應對PM2.5需理性

專家稱面對連續的霧霾天氣 市民應對PM2.5需理性

2013-01-02 15:52:2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1.建立「隔離牆」,形成雙層窗戶,隔音、保暖,且將灰塵有效地阻擋在外;

  2. 每小時把室內陳腐空氣抽走;

  3. 因密封和室內負壓的緣故,經過過濾的新鮮空氣會順著隱蔽的管道安靜地流向每一個房間。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內,一台13級分級採樣器時刻處在工作狀態。一根導管通向室外,含有各種微粒的空氣通過裝置層層過濾,不同粒徑的顆粒就會停留在相應的採集裝置中,大於18微米和小於10納米的15種粒徑大氣顆粒樣本在這裡被層層「解剖」。

  松江的居民小區里,迎來了一批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科普服務隊,他們來為應對霧霾天氣支招,「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大家可以多種,因其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但是,植物只能起到一些淨化霧霾空氣的作用,並不能起到消解的作用」、「有呼吸道疾病的居民,家庭小藥箱裡應備一些百服寧、雙黃連口服液、銀翹片等常用藥物」。

  面對連續的霧霾天氣,上海高校的科研人員正在行動。各高校的環境專家表示,市民應對PM2.5需理性,勿恐慌。

  上世紀90年代

  上海就有霧霾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楊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需要告訴市民的是,霧霾並非現今獨有的天氣現象,其實,10年前、20年前就已經出現。上世紀90年代,黃浦江大霧導致渡輪停航,中年以上的上海人都應該記得。那個時候,上海就有霧霾天氣。可是,很長時間內,氣象預報報的只是霧,沒有霾。於是,就有人認為,空氣品質越來越差了,竟然連霧霾也出現,這種認識過於簡單。楊新介紹說,事實上,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近幾十年間,從未停止過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將重工業、污染大戶遷出市區,興建大面積綠地。從實際效果看,中國一線城市的PM10數值是下降的。當然,現在擺在人們面前的首要問題變成了 PM2.5,不容迴避。楊新透露,12月6日當天,根據復旦相關研究機構的測量,大氣污染物中,PM2.5已占90%的比重。

  眼下的霧霾從何而來?楊新分析,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氣候因素,華東地區冬季受冷高壓控制,在靜冷狀態下,污染物不易擴散,容易導致霧霾天氣,有時即使有弱冷空氣南下,也難以吹散霧霾,反而帶來了其它地方的污染物,加重了空氣污染,12月9日上海的重度污染就屬於這種情況;二是汽車尾氣排放因素,近年來,中國躍居汽車產銷大國,城市車輛的增加勢必帶來更多的排放;第三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工業污染。中國的主要能源是煤,而且許多地方煤的利用率不足,消耗過高,成為主要的污染源。

  霧霾為啥難預報?

  ● 霾預報模式剛起步

  今年,楊新剛當選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就以「加強大氣觀測和科研能力建設,提升污染預警防控能力」為主題提交了議案。他認為,當前複合型大氣污染問題的成因、來源極為複雜,僅監測常規污染物的濃度水平,無法從根本上解釋污染成因並進一步追蹤污染來源,給污染的控制帶來較大難度。另外,高污染日期間,需要快速診斷污染的成因、來源及未來發展趨勢,並發布污染預警信息,僅僅依靠目前的監測能力,實現起來難度頗大。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束炯坦言,由於針對霾的研究和預報不像天氣預報研究那麼歷史悠久,我國的霾研究以及霾預報起步較晚,現在的預報模式也是從國外引入的,因此,精確度和國際水平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束炯表示,霾預報的精度不高,也不能完全歸罪於我國對於霾的科學研究的落後,畢竟,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遭遇過像我國近期發生的如此大範圍的霧霾天氣。

  「應對已經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都非常重要,需要同步進行。要精確預報霾天氣,既需要理論研究,即對霾產生的物理化學機制有準確的理解,更需要獲取地面污染源的基礎數據也就是污染物排放清單,來做數值預報的應用研究。但目前來看,我國針對這兩者的研究還欠火候。」此外,束炯也表示,有經驗的霾預報專業人才相對匱乏,也是霾預報研究和發展受阻的一個原因。

  ● 霾組分和形成時時變

  要解答霾的成因並準確預測,在上海交大環境學院研究員程金平看來,研究還剛剛起步,「儘管我們使用的一些監測設備已經世界領先,但預測模型的構建、相關參數的確定還需要漫長的過程。我們只知道顆粒物組分比例含量是變化的,但尚未涉及如何構建和優化模型。」

  程金平認為,每個月霾的組分和形成都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上海地區1月受西北氣流控制,3-4月受北方沙塵暴影響,7-9月夏季紫外線強是化學過程活躍、臭氧高發的季節等。程金平表示,霧霾的形成離不開水平靜風、垂直逆風和空氣污染三個條件,但近年霧霾頻發說明目前空氣條件已接近飽和。

  研究發現,上海PM10中有機物、硫酸鹽、氮氧化物、銨鹽和碳比重約為50%,而PM2.5中硫酸鹽、有機物、銨鹽、氮氧化物和有機碳的比重接近85%。

  楊新則建議,PM2.5的來源複雜,涉及多個行業,對於大氣污染的監測和預報也涉及環保和氣象等部門。有必要儘快啟動上海市高污染預警聯動防控體系的研究,建立多部門協同的高污染預警防控指揮平台,從而更準確地預測重度污染的發生和發展,協調指揮各主要排放行業進行污染減排。

  減少尾氣排放

  馬上採取行動

  楊新說,霧霾的問題從深層次看,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污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應該看到,所謂的霧霾現象,是許多工業化國家走過的必經之路。比如從1943年起,「光化學煙霧」開始經常籠罩洛杉磯,滯留市區久久不散,直至70年代;英國倫敦曾是著名的霧都,1952年,由於逆溫層作用及連續數日無風,煤炭燃燒產生的多種氣體與污染物在倫敦上空蓄積,城市連續四天被濃霧籠罩,能見度極低,造成1.2萬人死亡,這是和平時期倫敦遭受的最大災難。與美國、英國相比,中國因工業化產生的污染狀況更為複雜。楊新說,「中國是用三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一二百年的工業化進程」,英美等國可以一個個解決污染問題,比如水污染了,花幾十年時間單獨治理水;大氣污染了,用三四十年的時間治理空氣。中國則不行,因為中國現在幾乎面對所有的資源污染問題,需要綜合解決,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防控霧霾並非一朝一夕。

  楊新說,儘管難度很大,但我們面對霧霾也並非無計可施,比如車輛的尾氣排放,就可以馬上採取行動。有人質疑,紐約、洛杉磯等城市的汽車數量遠高於上海,為什麼上海的尾氣排放污染更為嚴重?楊新說,道理很簡單,北京、上海中心城區的車輛密集程度過大,所有的車輛都集中在市中心的幾條主幹道上,尾氣排放集中;而洛杉磯由88個小城市組成,車輛分散在不同的區域,污染問題就容易得到控制,這涉及城市布局是否能夠科學、合理。還有一個是車輛管理問題,美國有嚴格的驗車制度,車輛排放一過標準,就嚴禁上路,而在中國許多城市,驗車年檢雖然年年做,但嚴格程度遠遠不夠。上海明年將改革車輛年檢制度,所有車輛檢查時,都必須測試其在工作狀態的排放量,達標才能上路。楊新說,希望此舉能夠有效地緩解汽車尾氣對大氣的影響。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