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全球變暖成霧霾「幫凶」 二氧化碳濃度創80萬年來新高

全球變暖成霧霾「幫凶」 二氧化碳濃度創80萬年來新高

2013-01-02 16:27:19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期發布《2013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稱,在2013年的前九個月,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比1961年至1990 年的平均值高出0.48℃,有望入圍自1850年有現代氣象記錄以來的十個「最熱年份」。如果以前九個月的記錄計算,今年暫時將與2003年並列為「最熱年份」第七名。

  河北省的氣象工作者們也在密切關注氣溫變化和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近60年來,我省平均氣溫已經升高1.4℃。」省氣象局首席專家郭迎春分析我省氣象數據後得出結論,氣溫的確呈現出上升趨勢。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數據均顯示,近年來,南極的年均氣溫呈現小幅度上升趨勢。」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河北籍隊員劉志剛也觀測到了同樣的趨勢。

  氣象數據的微小變化,正在對普通人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全球變暖不僅僅是類似超強颱風「海燕」等極端天氣的始作俑者,也是頻頻盤踞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等地霧霾的「幫凶」。

  參考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5年中國氣象氣球行業市場調研與戰略規劃投資分析研究報告

  12月9日,石家莊市的連日霧霾終於隨風而散。「霧霾天氣系暖冬造成的強冷空氣非常弱所致。冬季風速減小,霧霾不易擴散。」郭迎春表示,霧霾有了「暖冬」這個溫床,盤踞時間將會越來越長。

  我省27年來遭遇20次暖冬

  ——1961年至2009年全省年平均增溫速度為每10年上升0.28℃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11月13日在《2013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發布會上介紹,從氣溫升高的全球趨勢來看,在亞洲,日本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韓國創下了高溫紀錄,中國則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月。

  「今年夏天,我國多地氣溫『爆表』,各地高溫補貼政策紛紛出台。」根據8月份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消息,8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為22.3℃,較常年同期(21℃)偏高1.3℃,為1961年來同期最高。

  根據《2013年8月河北省氣候影響評價》,我省8月平均氣溫為26.2℃,與常年相比,全省平均氣溫偏高1.7℃,屬偏高年份,其中48%縣(市)月平均氣溫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近60年來,我省氣溫明顯升高,多年來平均氣溫升高1.4℃,冬季氣溫升高,暖冬頻繁發生,夏季不明顯;最低氣溫即夜間氣溫升高,白天氣溫升高不明顯。」據郭迎春介紹,1986年12月以來,27個冬季中我省出現了20個暖冬,只有3個冷冬,4個正常氣候的冬季。「主要是由於最低氣溫升高所致。」

  「從數據分析來看,我省年平均氣溫的確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省氣象局氣候中心副主任郝立生介紹,1961年至2009年的氣象數據顯示,河北省年平均增溫速度為每10年上升0.28℃。

  河北省氣象局公布的歷年氣候公報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我省年平均氣溫分別為:11.6℃、11.9℃、11.7℃,氣溫起伏變化不大。「許多人觀察到近15年來全球變暖的趨勢似乎有所減緩甚至停滯,但這絕不意味著全球變暖趨勢的逆轉。」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表示,海洋表層溫度上升的減弱和太陽活動的顯著減弱等自然因素是近15年全球變暖出現減緩和停頓的主要原因。但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未逆轉,氣候是在冷暖波動中不斷上升的。經過氣候模式的預測,丁一匯認為這種變暖減緩的趨勢可能持續到2017年,之後將進入新一輪的「增溫模式」。

  二氧化碳濃度創80萬年來新高

  ——從2011年至2012年間,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了2.2ppm,比之前十年的年平均增長量2.02ppm有所提高

  什麼導致了全球變暖?新的研究進展逐漸平息了在這一問題上的爭議。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認為,人類活動系氣候變暖主因。

  「在上個世紀,自然因素僅貢獻了一個很小的輻射強迫變化,所導致的溫度變化在-0.1~0.1℃之間,與實際溫升情況相差甚遠。」評估報告認為,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已經很清晰,並且有95%以上的把握認為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世界氣象組織在公報中稱,由於二氧化碳及其他長生命期溫室氣體的作用,從1990年至2012年間,輻射強迫即氣候的增暖效應增加了32%。其中,二氧化碳占這一增長的80%。這再次顯示了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如何破壞大氣平衡及影響氣候變化的。

  公報指出,作為最重要的溫室氣體,2012年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到393.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工業革命前的 278ppm高出41%。從2011年至2012年間,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了2.2ppm,比之前十年的年平均增長量2.02ppm有所提高,呈加速上升的趨勢。

  《華北區域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決策者摘要及執行摘要2012》認為,華北區域近50年的氣溫升高,是受到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區域內土地利用狀況改變、氣溶膠排放等人類活動的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已上升到過去80萬年來的最高水平。「人類使用化石燃料和開發利用土地是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專家警告,如果沒有大幅減排或用技術修復氣候,全球變暖很可能在整個21世紀繼續下去,從而導致冰蓋和冰川的持續融化,進而極大改變地球的自然環境以及數十億人的生存條件。

  有科學家對阻擋全球變暖努力持悲觀態度。普林斯頓大學氣候物理學家托馬斯·弗羅利徹(Thomas Frolicher)的一項研究報告近日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他的研究顯示,即使二氧化碳排放突然中斷,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仍將繼續加熱地球數百年時間。他們還發現雖然二氧化碳穩定消散,海洋將減少熱量吸收,但全球升溫趨勢並不會得到好轉。

  華北冬季平均風速明顯減小

  ——1961年至2010年,每10年減小0.23米/秒,成為助長霧霾頻發的因素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2012年,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的年霧霾日數為25至100天,局部地區更是超過了100天。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其中,霧日數呈明顯減少,霾日數明顯增加,且持續性霾過程增加顯著。

  我國正遭受著氣候變暖帶來的惡果。「霧霾天氣系暖冬造成強冷空氣非常弱所致。」郭迎春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氣候變化研究室劉穎傑博士也曾指出,從直接原因來看,越來越頻繁的霧霾天氣禍起全球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城市化及大氣污染。

  「終結霧霾全靠大風颳。」但氣象數據分析可能會讓期待「風來霾走」的公眾失望。《華北區域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決策者摘要及執行摘要2012》顯示,1961年至2010年,華北區域近地面年平均風速以每10年0.19米/秒的速率顯著減少,冬季平均風速減小趨勢最明顯,每10年減小0.23米 /秒。冷空氣減少減弱,風速逐年下降,這些由暖冬帶來的影響,都成為助長霧霾頻發的因素。

  「全球變暖帶來的負面影響還不止於此。」郝立生介紹,近百年來,由於氣候變暖,冰川大量融化、海水受熱膨脹,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近50年來渤海上升速率約為2.3毫米/年,高於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海平面上升降低了港口碼頭及倉庫的標高,增加了遭受風暴潮淹沒的次數,使港口功能日益減弱,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沿海城市發展和運行成本將大大增加。」郝立生解釋,海平面上升後,加固防汛工程,提高建築物設計標準,改建城市排污系統,對低洼地區進行城市改造等,都會使城市建設費用逐年上升。

  海平面上升還造成水位上漲,城市排水和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排水嚴重不暢,沿海低洼地區洪澇災害加重,農業減產。根據《華北區域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決策者摘要及執行摘要2012》,秦皇島、唐山和滄州沿海地區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了海水入侵,入侵距離分別超過18千米、21千米和53千米,入侵區出現大片鹽鹼地。

  氣候條件的變化還影響了農業生產和農作物生長發育。資料顯示,近50年來,我省氣候暖干化趨勢使我省小麥氣象產量下降,平均每10年每公頃減產 52.7千克;同時導致種植制度和主要作物品種的布局發生變化。1981年至2007年與1950年至1980年相比較,我省一年一熟區和一年二熟區分界線平均向北移動了26千米

更多霧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霧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