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網站刊文稱,發改委經貿司在調研中發現化肥生產中部分原料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化肥「包裹油在土壤中較難降解,會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潛在污染」,「化肥包裹用油在環境中的積累及影響不容小覷」。該消息在業內引起強烈關注,連日來,記者就該問題深入採訪了業內專家和化肥企業,業界普遍認為部分包裹油對土壤的潛在污染風險值得重視,叫停包裹油須先突破技術瓶頸。
包裹油包裹在肥料顆粒外,與防結塊劑、染色劑等一起使用,主要作用是溶解防結塊劑並延展其包裹面積,增強肥料的防結塊效果,每噸化肥的用量為1%~2%。他表示,目前肥料行業使用的包裹油主要有植物油和礦物油兩種,前者在土壤中可降解,但由於用後肥料易有臭味,使用比重較小;相比而言,礦物油比重較大,主要成分是高分子碳氫化合物,在土壤中較難降解,對土壤有潛在的污染風險。
行業專家表示,肥料包裹油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溶解染料輔助上色,二是增強防結塊效果。對此,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修學峰告訴記者,由於出口二 銨用的磷礦石不同,生產出來的二銨顏色深淺不一,配合染料塗上包裹油後,二銨顏色統一。但目前來看,這種為了染色而用的包裹油沒有必要。修學峰認為,上色主要是受農民使用習慣影響,肥料企業應該自覺放棄包裹油的使用。針對防結塊問題,她建議肥料企業主動開發和使用更加環保的防結塊材料。二銨行業用的包裹油主要是重油,對土壤和農作物生長無益,在增加企業成本的同時還存在潛在污染風險。
據磷銨企業人士透露,為了防止肥料結塊,90%以上的二銨廠家在使用包裹油。二銨之外的其他復混肥料也在使用包裹油,其用量不容忽視。官方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二銨表觀消費量在1000萬噸(實物量)左右,以每噸化肥的包裹油用量1%~2%計,單二銨一個品種,每年流入耕地的包裹油就在10萬噸左右。
要防範包裹油帶來的環境風險,企業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用回收再利用的植物油取代礦物油解決油溶性防結塊劑的延展性問題,這雖然會讓肥料有臭味,但可以實現土壤降解,更加環保;二是開發水溶性防結塊劑,水溶性防結塊劑無需用油來做溶劑,從而取代包裹油。要徹底解決「包裹油」 的問題,相關水溶性防結塊劑的開發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
更多化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