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東芝退出傳統家電業務 日本家電行業抱團求生

東芝退出傳統家電業務 日本家電行業抱團求生

2015-01-02 17:05:1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一家日本科技巨頭東芝的日前處境極其糟糕,曾經在全球家電行業中縱橫捭闔的東芝,昔日的光芒早已無法掩蓋如今的頹勢,它正在面臨著成立百年以來最大的危機。

  12月14日,東芝白色家電和電視部門的業務縮減已進入最終調整階段,將通過自願辭職等方式最多裁員約7000人。

  東芝大幅裁員的背後是東芝財務醜聞和家電業務的連年巨虧,更是日本傳統家電業務集體頹勢、日薄西山的映照。

  大幅裁員求生

  在這約7000人的裁員中,大部分將來自東芝主要經營消費級電器的家電業務部門,該部門在2014財年中的銷售額為1.163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約10%,營業損益為虧損1097億日元。

  此外,東芝還想給位於東京負責生產電視機和個人電腦的工廠來一次「大瘦身」——為削減運營成本,該公司考慮完全停止開發電視機產品。由於電視部門持續虧損,東芝已開始討論停止自主研發。單價較高的4K電視業績依然良好,但低價商品的競爭日趨激化,利潤正在縮小。東芝將削減通過日本國內家電連鎖店的銷售渠道,專注於向地方專賣店等供貨。

  對於是否繼續研發最新的4K電視尚未最終確定,東芝的電視品牌「REGZA」雖然得到了一定普及,但2014年度的全球銷量僅為約533萬台,已滑落至頂峰時期的40%以下。

  東芝公司是日本家電製造業巨頭,1930年生產出日本第一台自動洗衣機。在上世紀80年代,東芝憑藉家電產品實力,迅速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公司。而現在也正是由於家電業務的衰落,讓它陷入了巨虧的泥沼之中。

  過去三年時間,東芝家電業務累計虧損達到125億元人民幣。2015年上半財年,東芝營業利潤出現了904億日元(約47億元人民幣)虧損,其中家電部門虧損425億日元(約21.88億元人民幣)。東芝預計,2015財年預計出現創紀錄的5500億日元(約人民幣294億元)淨虧損,公司最終決定進行大規模裁員。

  據2013-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市場調查報告分析,除了對公司生活方式業務裁員外,東芝還將對企業部門裁員1000人,晶片運營部門裁員2800人。

  受此消息影響,東芝股價12月21日大跌12%,收報223.5日元,創下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兩天內蒸發了大約20億美元。

  在爆出日本多年來最大的財務醜聞之後,東芝前社長田中久雄和其他多名高管在7月份引咎辭職。公司在9月啟動後開始了業務整合,已決定退出圖像傳感器業務,並出售醫療器械企業拓普康(Topcon)的股權。

  因為業績巨虧而製造財務醜聞,因為財務醜聞而雪上加霜,東芝似乎已跌進尷尬詭異的輪迴。

  東芝退出傳統家電業務

  實際上,財務醜聞爆發後,東芝集團一直尋求精簡運營。直到本月14日,東芝的白色家電和電視部門的業務縮減已進入最終調整階段。

  在2012年家電業務由盈轉虧之後,東芝在傳統家電業務上就一直是且戰且退。

  記者注意到,東芝此前已經退出了歐美電視市場,並停止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直接將品牌授權給了向歐美市場銷售的台灣廠商。2013年底,東芝又宣布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產,之後是讓給TCL代工,並成立了合資公司銷售電視產品,但在去年東芝的持股比例已從51%降至30%。

  而至於白電業務,東芝則與創維達成了合作。另外,東芝還把位於廣東佛山的工廠出售給了創維,名義上是雙方達成了戰略合作,但實際上是東芝把自家的白電業務交給了創維來執行和負責。

  至此,東芝在中國原有的兩大核心業務,電視交給了TCL,而白電則交給了創維。

  東芝也曾經計劃將電視部門的模式改為海外品牌授權,東芝的印度尼西亞電視工廠之前一直與中國內地和台灣企業進行出售接洽,最終花落創維。12月21日,創維官方公布,正式與東芝達成協議,收購其印尼的TJP工廠,一系列的整合方案將在近期發布。

  業內人士認為東芝砍去家電業務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其一就是家電業務長年處於虧損狀態,已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負,而斷臂求生可以讓更多的資源集中到目前業務增長的領域,讓企業儘快實現盈利;同時,東芝面臨73.735億日元巨額罰款,而通過出售家電相關業務則可以讓東芝在短期內實現「回血」,來填補資金漏洞。

  日本家電抱團求生

  東芝的沒落或許只是日本傳統家電業沒落的一個標識。

  企業的決策鏈條過長、管理機制僵化不變,缺乏對新技術和消費市場的敏感,再加上日本經濟衰退的拖累,基本決定了日本家電沒落的軌跡。

  日本家電品牌市場份額正在逐年收縮,被後來居上的韓國、中國家電企業蠶食。日本家電巨頭松下、夏普、三洋之前也通過海外品牌授權的方式把中國業務賣給了海爾、長虹、惠而浦等。「通過海外品牌授權的方式,不僅且戰且退,而且能發揮傳統家電業務最後一點光熱。」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

  東芝方面此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作為和消費者建立直接溝通的橋樑,東芝不會完全退出家電業務。

  實際上,作為選項之一,東芝正在探討與另一家日本公司夏普合併白色家電業務的方案。同時在12月7日的記者會上,東芝總裁室町正志還宣布,東芝正在探討同富士通及VAIO進行個人電腦業務合併的方案。

  顯然日本家電巨頭們,也在進行大膽的業務合併重組,期望讓曾帶給日本製造無限榮光的消費電子業務重振。

  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家電業務近些年正逐漸淡出東芝的業務核心。

  據東芝內部人士介紹,從業務結構看,東芝已經不算是一家家電企業。2014年,東芝的生活產品部門(包含電腦、電視、白色家電)只占整體銷售額的16%,這一數字在2013年是20%,該業務比例還在逐年下降。

  東芝方面表示,今後將向核能和火電等發電設備業務、電梯、商用空調等有望保持穩定業績的基礎設施部門集中經營資源。這點在另一家日本科技巨頭松下身上體現的很明顯,松下正是依靠剝離虧損業務,把業務重心轉向B2B領域,率先在2014年實現扭虧為盈。

  「即使存在很多大企業病,包括東芝、松下、索尼等這些日本科技巨頭都是百年老企業,期間經歷過多次產業興衰,依靠的正是浪潮中把握未來方向和及時業務調整。」劉步塵說,我們也不能過低估一家百年老品牌的韌性和決心,反倒是中間很多做法值得國內企業借鑑。

更多家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家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