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營改增最新消息:營改增已勢在必行 關鍵在「最後一公里」

營改增最新消息:營改增已勢在必行 關鍵在「最後一公里」

2016-01-01 09:38:2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營改增最新消息:營改增最近的話不斷,即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即將納入試點的四大行業年營業稅規模達到1.9萬億元,占原營業稅總收入的比例約80%,涉及納稅人近1000萬戶。在不足兩個月的準備時間裡,營改增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最終完成「收官之戰」?

營改增最新消息:營改增已勢在必行 關鍵在「最後一公里」

  原則是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2012年,營改增率先在上海試點,已經覆蓋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按照安排,今年5月1日,建築業等剩餘四大行業將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已經積累了試點經驗並釋放出了改革紅利。

  「營改增」改的到底是什麼?

  在知名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看來,營改增的減稅效應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府補貼」,也不是定向返還的「芝麻鹽、胡椒麵」。它意味著,這部分資金活水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地成為實體經濟「潤滑劑」、創新驅動的「信號源」。

  李克強總理格外看重營改增的意義,因而也格外關注此項改革的執行效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營改增時,強調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3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重申,在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執行當中,務必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承諾,和既往的結構性減稅中可能出現的有減有增的情況大不相同。有專家指出,每個企業作為行業一分子,行業稅負不增加,具體企業的稅負增減值得探討。進項稅額多和少與企業所處的特定發展階段有關。當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多時,可抵的進項稅額就多,反之就少。如何保證稅負整體不上升,涉及抵扣政策的規定。

  此次營改增的一個關注焦點就是把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不僅量大、面寬、比重高,預計占抵扣總額的60%,而且被業內人士解讀為釋放鼓勵投資的明確信號。

  關鍵在「最後一公里」

  營改增已勢在必行。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兩天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就發出通知。財稅部門表示,將在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前儘快安排國稅、地稅部門早日對接,切實做到無縫銜接、平滑過渡、按時辦結,交接過程中不給納稅人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據悉,2012年到2015年的營改增,從地稅到國稅移交納稅戶共計約150萬戶,但每次都有100天的準備時間。而此次不足兩個月的準備時間,一次性移交接近千萬戶的納稅人,這對於國地稅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具體來看,剩餘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困難。比如進項稅額抵扣如果還是依據發票,那麼建築業、房地產行業、生活服務業,都可能會因為發票獲取困難,而使得一些本來應該抵扣的進項稅額缺乏依據。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認為,營改增工作越往後越複雜,怎麼推進需要考慮周全。

  除此之外,改革後的增值稅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分享比例,同樣需要妥當調整,從而緩解地方財政壓力,讓減稅效果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發揮最大效能。營改增既是一項稅制改革,又會倒逼財政體制改革,同時更關乎增強經濟活力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程度減少改革阻力,讓所有行業共享減稅紅利,這是營改增必須啃掉的最大一塊「硬骨頭」。如何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將成改革關鍵。

更多營改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營改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營改增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