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垃圾。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回收、填埋、焚燒……但現在日益增長的垃圾和垃圾處理量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若「垃圾處理」跑不贏「垃圾產生」,就會出現垃圾圍城、圍鎮、圍村的現象。那麼該如何解決垃圾處理難題呢?
為解決垃圾圍村、圍城這一難題,浙江省金華市以農村為突破口,從2014年5月起,在鄉鎮試點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並於當年年底在面上推開。2016年金華市又開始啟動「升級版」,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施,實現了農村衛生環境和社會治理環境的二次提升。
據2016-2021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9月底,金華市已有145個鄉鎮、4230個行政村推開,覆蓋率分別達100%和94.97%。農村垃圾大幅減少。
以下是金華市農村垃圾處理所取得的成果綜述:
1、設施升級:讓農民越分越順心
曾經,那隻「會爛」「不會爛」兩格式垃圾桶讓複雜的分類標準變得通俗易懂,如今它也有了更接地氣的「3.0」版。在婺城區蔣堂鎮寺前村,村民盛建華指著門口的垃圾桶說:「你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垃圾筒,這是金華進行多次升級後的集體智慧呢。」粗粗一看,這個垃圾筒就是普通的兩格式分類垃圾桶,但經仔細觀察仍能發現不同——可堆肥的部分明顯比不可堆肥的大許多。金華市農辦負責同志說,光這個垃圾筒就更新換代了3次。第一代是傳統垃圾筒,第二代是一筒變兩格,第三代是根據「會爛」垃圾比「不會爛」垃圾多的實際調整內筒容積比。
與分類垃圾桶同步升級的還有垃圾分類收集車,目前收集倉也已經分出大小格,有些村還增加了翻斗功能方便裝卸。
隨著分類處理設施的升級,技術難題解決方案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為攻克有機垃圾堆肥時間長、臭味大問題,引進浙江大學微生物菌劑輔助技術,堆肥周期由6個月縮至2個月,蒼蠅少了、臭味也少了。為了更好地完善分類模式,金華市農辦還委託上海同濟大學開展「金華農村垃圾分類經驗調查」,通過定量記錄、入戶詢問、實地測量、抽樣檢測等形式,對垃圾分類實施方式、垃圾堆肥處理方法進行評估,用科學數據分析出垃圾構成、垃圾減量構成,對垃圾產出的有機肥成分進行檢測,為定量化推廣提供依據。
2、覆蓋升級:大分類格局正在形成
金華市農村垃圾分類從生活垃圾破題,但不局限於生活垃圾上,目前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的分類收集處理體系也正在建立。
據測算,金華市區年產建築垃圾在100萬噸左右。這些人們眼中的廢棄物稍加處理,就能變廢為寶,如廢混凝土、廢磚、大理石等物質篩選粉碎後,可作為水泥生產原料。金華市金圓水泥的周會計為我們算了筆帳,建築垃圾的採購成本大約在18元/噸,加上挑揀費用8元/噸,比以往同比例材料成本能降低20元/噸。另一方面,去年7月增值稅優惠政策進行了調整,以42.5及以上等級水泥為例,原材料中利廢率達到20%以上,即可享受國家退稅70%。企業光資源綜合利用的增值稅退稅款就有62萬元。
永康市在城鄉全面開展了有害垃圾分類,電池、廢舊燈管燈泡、過期藥品、農藥容器等不再混在普通生活垃圾中收集處理,而由超市、藥店和鄉鎮統一回收點回收,再定點集中銷毀。永康市農辦幹部丁維君說:「更精細化的分類,能在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
蘭谿市專門成立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對市民生活產出的床、沙發、電器等大件垃圾進行分類,可修復使用的,供需要的市民自選;不能修復的,進行拆解後分成金屬、橡膠、塑料,可直接利用的進行資源再利用,電子、電器類垃圾完全拆解後不能利用的和有害有毒類,統一運送至浙江紅獅水泥廠處置,真正達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目的。
3、機制升級:垃圾分類走向長效化和規範化
前不久,《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範》順利通過省專家組審定,這意味著,金華農村垃圾分類有了地方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分類收集管理、環衛設施建設管理、運輸要求、保潔隊伍管理等等,都寫得明明白白。相關評審專家表示:「這是目前全國唯一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標準,對其他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地方具有參考價值,甚至對制訂省級、國家級相關標準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在此之前,金華市農辦還出台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發布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合格村驗收標準與規程》,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有一整套指導和評價標準。目前全市已有3300個垃圾分類合格村,占村莊總數的70%,下一步還將在合格村基礎上升級創建示範村。
「相比合格村,優秀村評選難多了,不僅分類質量要穩定,村里整體環境還要好。」金東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辦副主任王樂良說。該區去年開展垃圾分類合格村創建,今年又推出了優秀村評選,計劃年底覆蓋30%的建制村。優秀村評選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開展治亂美化整治,先把髒亂差存量出清。然後還要看每個月的檢查成績,每次隨機抽查20個農戶,只有連續6個月農戶分類合格率達到80%以上才能獲評優秀村。據悉,目前金華正在全市啟動垃圾分類示範村的創建。
在「基層創新+頂層設計」基礎上的標準化推廣,已經成為金華農村垃圾分類的特色。2015年11月,金華市人大已經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立項為立法調研課題,由市農辦成立調研組負責研究,下一步把相關做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4、環境升級:衛生變好了文明素質提高了
金東區瑣園村村幹部嚴文艷說起垃圾分類前後幹群關係的改變,有一肚子的話:「前年春節,我們到農戶家勸導垃圾不要亂扔,大過年的,農戶都要把我們罵出來。現在呢,村里乾淨了,大家城裡的親戚來都很有面子,最會罵人的那幾戶,衛生費繳得最及時了。」
金華市以垃圾分類為抓手,系統推動鄉村治理工作,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農民承擔「門前三包」、繳納衛生費等內容納入其中,並設立笑臉牆、紅黑榜等激勵制度,增強社會榮譽感。
在全民參與垃圾分類過程中,村莊環境變得整潔有序,農民文明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共建共享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加,亂丟亂扔垃圾明顯少了,自覺分類的習慣好了,主動繳納衛生費的意願高了,開展分類較早的金東區農村衛生費收繳比例普遍達到95%以上。
與此同時,金華將垃圾分類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探索出幹部入戶動員、網格化責任制、示範帶頭、談心談話等有效做法,樹立基層幹部良好形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鍛鍊,幹群關係更加融洽。
日前在,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現場培訓會上,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表示,金華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方面的經驗是一個樣板,實踐證明農村生活垃圾是可以分類的,而且可以帶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金華經驗」值得全國廣泛推廣。
趙暉說,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需要有好的技術、好的路徑、好的機制。住建部將助推金華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升級版,希望各省(區、市)學習金華經驗,加快推動垃圾分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