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我國農村污水治理面臨資金瓶頸 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低

我國農村污水治理面臨資金瓶頸 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低

2017-01-01 10:57:5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農村水污染不僅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和農村的現代化進程,而且對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我國有19000多個建制鎮,60多萬個行政村,250多萬個自然村(統稱為村鎮),其污水排放量約占我國生活污水總排放量的55%。村鎮污水來源分散,難於集中,只能通過建設小規模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數噸至數千噸)就近處理。目前,我國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很低,已成為區域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其主要原因除了經濟發展不平衡、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投入較少外,更重要的是現有分散污水處理工藝不符合中國國情,致使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率很低。

  我國農村污水治理中面臨的資金瓶頸

  首先是總量不足, 影響到農村污水治理的整體推進速度。目前,我國農村污水治理的投入主要來源於縣級政府財政,但長期以來我國所實行的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嚴重製約了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縣級公共財力不足, 農村居民支付能力有限且缺乏為污水治理付費的意願, 致使農村污水治理面臨投入不足、投資分散的尷尬局面, 農村污水治理不能得到大面積開展。

  其次是資金供給的強度不足。農村污水治理屬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 設施壽命應能達到 30 年以上,由於客觀上受到資金供給總量的限制,主觀上收到決策者的錯誤觀念導向, 我國當前的農村污水治理工程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不切實際的低成本的傾向, 部分工程預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或被任意截留, 不僅導致大量的半拉子工程和無效建設,同時也使得已投資建成的工程因運行費用不能落實使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是資金供給的可持續性較差。我國當前的農村污水治理投入大多依賴於領導的意志和突發性的環境事件, 缺乏制度性的、可持續性的安排,是制約農村污水治理最主要的結構性問題。這不僅導致所謂的 「重建設、 輕管理」、「重建設、 輕運行」 的現象, 而且也使我國農村污水治理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建設不能獲得良性的發展環境。

  農村污水常用處理方法

  2016-2021年中國污水治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為了便於維護和降低污水處理廠運營的人力成本,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往往很大(日處理數10萬噸,甚至過百萬噸)。而我國鎮級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規模一般為數百噸至數千噸,一座日處理2000噸的污水廠的運行費用約為100-150萬元/年。經驗表明,如將這類工藝用於村鎮污水處理,由於其運行費用高 、管理維護難度大,我國大部分村鎮將難以承受,會導致採用這類技術建成的村鎮污水處理設施普遍閒置。因此,目前我國村鎮污水處理中大量採用土地生態處理技術,其中以人工濕地應用最廣。

  1.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 是一種工程方案,利用地下人工介質中棲息的植物、植物根系、微生物,以及填料介質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淨化的技術工藝。我國現有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以潛流式為主,由於沒有動力曝氣,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擴散速率小,主要依靠植物根系泌氧(≤3g/m2濕地),供氧能力很差。國內外大量研究和實踐證明,日處理1噸生活污水需濕地面積10m2以上。以人工濕地應用案例較多的捷克為例,195個人工濕地的平均占地面積為5.1m2/PE(populationequivalent,人口當量)。美國環保署則建議日處理1噸生活污水採用15m2—20m2人工濕地。然而,為了減少用地和降低投資,我國大部分現有人工濕地案例的用地僅為2m2—3m2/噸水•天,有的甚至更少。其後果是這些濕地系統僅可在運行初期短暫正常運行(除非實際污水量很小),大部分系統因為氧氣供應不足、厭氧菌大量繁殖而變成黑臭污水潭。此外,人工濕地對磷的去除效果較差,在低溫條件下不能正常運行甚至失效。

  2.地下滲濾污水處理技術

  地下滲濾污水處理技術,又稱為化糞池系統(Septictank systems),因其突出的經濟和環境優勢,是北美、澳洲等地污水分散處理的首選技術。然而,由於 設計欠佳、未考慮不同土壤類型差異、缺少維護 等原因,部分地下滲濾系統處理效果較差;同時,由於非飽和帶中缺少碳源,從而抑制了反硝化脫氮,最終導致硝酸鹽滲入地下水,這被認為是正常運行的地下滲濾系統最為普遍的環境危害。此外,傳統地下滲濾技術用地面積很大(>20m²/噸水•天),難以在我國推廣應用。為了減少用地面積,人們採用人工土填料代替原生土壤,使日處理1噸污水的占地面積減少到10—15m²。即使這樣,其占地面積仍然很大,並且還增加了工程建設成本。

  3.其他污水處理技術

  穩定塘技術 是由若干自然或人工挖掘的池塘組成,通過菌藻、水生生物等綜合作用而實現污水淨化的目的,其具有 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維護簡單、不產生污泥 等優點,但傳統穩定塘 占地面積大、受氣候影響大,出水水質一般也不能達到較嚴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生物接觸氧化法 在我國部分地區應用較多,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點,該法在池內設置填料,進行淹水曝氣,污水與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觸,使污水得到淨化。生物接觸氧化法 占地面積小,但能耗較高、管理維護複雜、對總氮和總磷去除效果較差。

  「非爾脫」(FILTER)污水處理系統 源自澳大利亞,是一種「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處理與再利用系統。其原理類似於種植農作物的垂直流人工濕地,由於以 土壤做濾料,水力停留時間較長,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好,適用於土地資源豐富、可以輪作休耕的地區。該系統 受氣候和作物生長季節限制,水力負荷低、用地面積大,此外還需修建控制排水量的泵站,成本較高。為了克服單一技術的不足,有些採用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例如生物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厭氧處理+人工濕地等,組合工藝能夠獲得更好的處理效果,但是建設和運行費用往往更高,使其在我國推廣受限。

  由於我國土地資源珍貴、經濟欠發達(村鎮的經濟承受能力更小)、缺少小規模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保障機制、氣候條件的地域性和季節性變化大,上述技術均不能滿足國情要求,在我國適用性差。因此,亟需研發和推廣 占地面積小、投資小、運行費用低、管理維護簡便、處理效果好的小規模污水處理技術。

更多污水治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污水治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