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業作為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已日益成為助農增產增收的潛力產業。但與此同時,我國確面臨著蜜蜂正急劇減少,人工養蜂出現斷層等困境。面對這樣的困境,唯有建立和完善鄉里的機制和法律法規,對蜂業實行財政補貼政,充分調動養蜂業和種植業的積極性才能走出困境。
在我國,養蜂采蜜曾被視為「甜蜜的事業」,但近年來由於標準不完善等原因,蜂蜜摻假造假和低質低價惡性競爭成為行業頑疾,不僅打擊了消費者信心,也給真正追求產品品質的企業帶來了衝擊,「甜蜜」打了折扣。
不過隨著我國蜂蜜首個團體標準的出台,行業亂象將得以遏制。該標準在現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蜂蜜真實性判定的檢驗方法,優化了蜂蜜中水分、果糖和葡萄糖等特徵指標的標準,並新增了酸度、澱粉酶活性等技術指標,倡導質量分級、優質優價。
此外,為了細分蜂蜜市場,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要,此項蜂蜜團體標準將產品劃分為合格品、優級品、特級品三個等級,其中特級品的包裝將加貼優質蜂產品溯源標識。消費者用手機掃描標識上的專屬二維碼,便可以查詢到產品產地、生產商、原料、檢測報告等信息。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只有採用高標準,才會有高質量的產品。此次團體標準的制定,供企業自願選用,不僅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也是行業自律的表現。
2016-2021年中國蜜蜂養殖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世界上大概76%的糧食作物和84%的植物要依靠蜜蜂傳授花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了蜜蜂,我們的食物供應量要大幅減少了。
因此對農業來說,蜜蜂真的很重要。此外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給出一組數據也顯示了蜜蜂的重要性,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產5%,棉花增產12%,油菜增產18%,每年可促進農作物增加產值超過500億元。
由此可見,蜜蜂對農業不僅僅很重要,同時蜜蜂授粉也將成為蜂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預計今後的市場空間還會不斷擴寬。
目前,我國野生蜂群正在急劇減少,人工養蜂也遭遇斷層現象。目前,我國放蜂隊伍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80%以上,面臨後繼無人的問題。另外,蜂農缺乏政策支持,所導致的後果將不容忽視。
我國缺乏對蜜蜂授粉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大多情況是蜂農義務授粉,一些分布集中但數量較少的作物地區,缺少一定的授粉費用,蜂農不願來放蜂,造成該地區作物的授粉不充分不全面,最後影響了產量,向日葵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在一些國家,蜂農授粉是有償的。比如美國有250萬個蜂群,其中150萬以上是出租授粉,一個蜂群大概可以獲得170美元的租賃費,蜂農收入的90%是靠出租蜜蜂獲得的,蜂蜜反而成了附加產品。
吳傑認為,我國也可以建立類似的機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蜂業實行財政補貼政策,主要對蜂農進行補貼,充分調動養蜂業和種植業的積極性,確保所有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協調和調節;保證授粉技術推廣的順利推行,逐漸實現市場化運營;加快授粉技術的推廣力度,逐漸建立蜜蜂有償授粉機制。
養蜂業是一項傳統的養殖業,不但不與農業爭地、爭肥、爭水,而且發揮了蜜蜂完美的傳媒授粉作用。蜜蜂參與了維持自然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天然的蜜蜂產品以其豐富的營養成分,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養蜂業對人類的健康事業和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多蜜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蜜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