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安徽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安徽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7-01-01 11:15:2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月27日,安徽合肥召開部省合作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第一次聯席會議暨成果交流會,記者在會上獲悉,2015-2016年,省部合作總投入資金5.26億元,實施了192個綜合地質工作項目,開展了大量的礦產勘查、區調礦調、水工環和土地質量調查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安徽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首先,非常規清潔能源調查取得重大發現。

  ——圈定頁岩氣遠景區8處,優選有利區9個,頁岩層累計厚度300米~500米,預測頁岩氣資源量3.37萬億立方米。在宣城涇縣實施的「涇頁1井」煤層氣解吸點火成功,最高值可達9.33立方米/噸;在寧國港口鎮實施的「港地1井」鑽獲頁岩氣、緻密砂岩氣、煤層氣、頁岩油「三氣一油」,為戰略調查提供靶區1處,開闢了2萬平方公里頁岩油氣勘探新區;有望建成頁岩油氣勘查示範基地,引領華東地區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查工作。

  ——查明地熱田17處,評價形成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工程67處,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已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綜合化開發模式轉變。其中,巢湖半湯、含山昭關、岳西湯池畈等地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地質調查服務社會的成效進一步顯現。同時,安徽省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綜合地質調查工作。如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了《推進淺層地熱能在建築中規模化應用實施方案》,明確了省級綠色資金專項獎補和創新金融產品等措施,鼓勵淺層地熱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現有如安徽名人館、合肥大劇院等67處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工程,總服務面積達382萬平方米,每年節約標準煤約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等有害物約8萬噸,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乾熱岩等非常規清潔地熱資源調查已全面展開。

  其次,重要礦產勘查獲得重大突破。兩年來,皖江地區新增大中型金屬礦礦產地8處,新增銅104萬噸、鉛鋅188萬噸、金23噸、鎢7.5萬噸等,為「十三五」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整裝勘查區找礦有新突破。證實了常印佛院士提出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深部存在第二成礦空間的論斷,為深部礦產資源勘查提供了依據。大別山東段深部探測榮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廬江縣小包莊鐵礦普查提交鐵礦資源量2.61億噸,廬江沙溪地區新增銅金屬量43萬噸(累計探明銅金屬量超過150萬噸),銅陵舒家店銅礦新增銅金屬量106萬噸(其中工業品級58萬噸),南陵縣姚家嶺鋅金多金屬礦勘查新增78萬噸資源量(累計探明銅鉛鋅資源量234萬噸、金30.5噸),池州市拋刀嶺金礦勘查新增金金屬量13.69噸。

  ——新區找礦區獲得新發現。宣城茶亭銅礦普查初步估算銅金屬量166萬噸,共生及伴生金金屬量238噸,礦床規模達大型,為「紅層、鬆散層、推覆體之下」找礦經典案例。東至縣兆吉口地區新增鉛鋅金屬量12萬噸(累計提交63萬噸),改變以往該地區以找金為主的局面。銅陵縣荷花山地區發現了一種新的成礦類型,提交鉛鋅金屬量42萬噸,礦床規模有望達大型。無為縣西灣鉛鋅多金屬礦普查、東至縣查冊橋—西峰尖金銅多金屬礦普查等項目發現新的礦化類型和找礦線索,有望提交6~10處大中型礦產地。

  ——形成鎢礦產地新格局。相繼提交多處大中型鎢礦產地,如績溪縣逍遙鎢礦、寧國市竹溪嶺鎢銀多金屬礦等,使皖南鎢礦資源量達40萬噸,有望形成新的鎢礦資源基地。

  ——戰略性礦產勘查取得新進展。在廬樅鐵銅整裝勘查區內提交了1處中型鈾礦礦產地。新型材料礦種資源勘查開始起步。全省發現了17處離子吸附型輕稀土類型礦化點,選定了岳西主簿、郎溪姚村等5個可供進一步勘查的成礦遠景區,特別是在大別山地區新發現的稀土礦資源,填補了大別成礦帶該類型礦床的空白,為將來帶動岳西、宿松等貧困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扶貧攻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再其次,服務社會民生的專項調查取得積極進展。

  ——開展了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中央財政投資2275萬元,完成皖江地區1∶25萬區域調查1.85萬平方公里,1∶5萬土地質量調查1240平方公里;地方財政投資6381.4萬元,開展了9市縣1.5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質量調查,同時部署了特色農產品產業區劃、池州市富硒土壤資源調查評價、蕪湖市蔬菜基地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監測4項專項調查,進一步摸清了皖江經濟帶土地質量的「家底」,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優產品的規模種植與開發。

  ——實施了資源環境調查和工程地質調查。完成沿江地區1∶5萬環境地質調查11340平方公里,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24處,覆核68個礦泉水點,搭建皖江經濟帶地下水監測網點,為皖江經濟帶地質災害防治、群眾飲水安全、礦泉水資源開發奠定了基礎。查明皖江地區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調查成果廣泛應用於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合肥市地鐵、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鐵路、長江大橋、過江隧道、引江濟淮等項目,並初步評價了長江岸線穩定性和過江通道適宜性,為皖江地區重大工程的合理規劃、科學選址和安全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推進了城市地質調查。先後開展了合肥、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及馬鞍山6個城市地質調查工作。合肥城市地質調查取得了基礎地質、工程地質、地球物理、遙感地質等系列成果,為地震活斷層探測、地震危險性分析以及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地質支撐。銅陵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綜合評價了城市發展的資源保障與環境承載能力,建立了城市地質信息資料庫與三維可視化數據管理服務系統。池州市城市地質調查取得的相關成果資料,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加強了生態環境調查。利用遙感手段,調查監測1104處礦山開採情況,有效支撐了國土資源礦山執法檢查。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2.08億元,治理礦山152個,恢復治理面積1170餘公頃。穩步推進濕地調查,基本查明了皖江經濟帶範圍內的濕地總面積63.8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66%,其中受保護濕地面積8.23萬公頃,保護率35.82%。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2015年12月,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安徽省政府在合肥召開了長江經濟帶地質工作研討會,並在會上簽署了部省合作《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協議書》。會後,雙方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編制了《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實施方案》。

  據2016-2021年中國礦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在2015年12月安徽省國土資源部同中國地質調查局共同簽署了《部省合作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協議書》,同時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編制了《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實施方案》。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