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三農發展大會·種業創新論壇」上,農民日報社社長唐園,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傑,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等主管領導、種業大咖、種植大戶紛紛就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種業產業格局的影響做出發言。
農民日報社社長唐園結在致辭中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新歷史階段中農業農村工作主線,須從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實現創新與創造,「發前人所未發,干前人所未乾」,唯有如此才能跨越發展瓶頸。
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傑指出,加快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已刻不容緩。他還提出了推進種業創新發展的幾點舉措:把現代種業建設納入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位置中來,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大力推進種業科技發展創新;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種企;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推進我國種業走出去。
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在介紹江蘇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時說,江蘇是種業大省,面對現存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必須要有所創新,有所突破。近年來,江蘇省不斷探索發展新模式,力爭實現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邁進,通過政策扶持、資金配置、人才和科研改革等手段,加快推進種業現代化建設。
最後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提出種業要在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爭當先行者,確保糧食安全,實現「穩糧於地、穩糧於技」。在育種目標中要突出「綠色」元素,堅持優質專用的品種發展大方向,加快推動種業轉型升級。具體為:
一是糧食安全。中央提出穩中求進,就是要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是基礎,穩是保障,如果穩的能力保不住,那麼進還會走回頭路。
「穩」就是要穩糧於地,穩糧於技,那麼我就重點從糧食安全應怎樣穩於地和技講起,全國要建9億畝高標準的旱澇保收的農田,這個是穩地的一個措施,要把我們9億畝的農田變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那麼我們就能把糧食穩住,我除了一下,我們要保持1.3萬億斤的糧食,那每畝地要打1444斤糧食,那麼這裡面再細分析一下,如果有5億畝是種雙季的,比如南方的水稻和黃淮的稻、麥、玉米,那我們就可以生產1萬億斤糧食。從地上來講,旱澇保收,高標準建設,國家要投入巨資。
那麼在技上,就要求我們不斷培育高產品種,我們要培育突破畝產800公斤、1000公斤這樣的品種,所以高產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永遠是育種家的奮鬥目標,所以在這裡邊我要特別指出來,袁隆平院士主導的超級稻的研究,李登海先生主導的夏玉米噸糧的攻關,這種勇攀高峰的精神,永遠是受人尊敬的,永遠是不過時的。在育種攻關中這個目標不僅要高產,還要抗病、廣適、適宜機械化來適應農業發展規模化的需要,所以高產的同時還要穩產,適宜機械化,所以我們現在育種的任務比原來要更加複雜,更加艱巨。
二是要綠色發展。我們提出要增加綠色品種,綠色品種就是在現有水平上,在產量不降低的情況下能夠節水5%,節藥、節肥10%,這樣的品種就是好品種,作為綠色品種,產量不減少,或者減少一點點,減少1%、2%我們都能夠接受,我們要加快這樣的綠色品種的選育。去年農業部組織玉米、大豆、水稻、小麥四大作物聯合攻關,在12個省(區、市)對12000份玉米、8000份大豆育種材料進行精準鑑定,發掘出抗病、抗旱、抗倒、氮高效利用的優異玉米種質資源1100多份,大豆種子資源400多份,小麥篩選出一批抗病的新種子,過去我們這方面做的少,這兩年就開始轉向,一做確實是做出了希望,做出了未來,我們在現有的材料當中,種質資源裡邊就有這樣耐寒、少澆水的好材料,我堅信這些好材料,按照我們確定的綠色品種的目標,只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單位和我們種子企業能夠合作,建立好一個協同機制,選育綠色品種的目標也一定會實現。
三是優質專用。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農民增收為己任,積極擴大優質專用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水稻要基本實現優質米的要求,要打造一批像日本「越光」、泰國「香米」、巴基斯坦「巴斯馬蒂」這樣全球有影響力的優質米品牌。小麥要選育推廣強筋、弱筋專用品種,大豆要選育高產、高蛋白品種,經濟作物、飼用作物、特色作物在選育優質專用品種上更是要大有作為。種業要與相關產業緊密融合,成為產業鏈的源頭,建立「種子企業+科研單位+加工企業+功能區」新機制,形成以種業促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轉型升級。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加快推動種業轉型升級,清理取消不符合「放管服」要求的相關規定,特別是在品種審定、品種管理中,要少設路障、多設路標,分類制定品種標準,把品種的決定權交給企業,選擇權交給市場。促進企業由量的發展向質的發展轉變。促進經濟作物、特色作物、飼用作物種業發展,我國有700多種農作物,常用的有350多種,納入統計的有68種,大量的傳統作物、農家品種等待去發現、挖掘、提升,「小作物」蘊含著「大市場」、「大商機」。
綜上所述,種業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交出一份滿意答卷,還需要在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實現創新與創造,實現綠色種業、創新種業、數字種業、清正種業。更多種業行業市場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種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