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證監會發布了再融資新政,從新政公布至今,種種跡象表明,上市公司定增規模和數量出現了顯著下降,頻繁融資、無序融資的亂象正在得到抑制。
今年2月17日,證監會宣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明確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
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那時以來,截至4月10日,按照發行日期計算,A股共計有42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向增發,合計募集資金613.08億元,均值為14.60億元。同期則共計有9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向增發預案(董事會預案階段),計劃募集資金共計1703.75億元,均值為18.12億元。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A股共計有103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向增發,合計募集資金2617.67億元,均值為25.41億元。也就是說,2月份新政實施以來,再融資數量下降了59%,再融資規模則下降了77%,單個定增的平均融資規模則下降了43%。
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曾於3月31日與部分再融資業務占比較多的大型保薦機構進行座談。監管部門對在會審核再融資項目提出建議,包括對在會時間已達兩三年的長期在會項目,實質已不符合發行條件的,建議溝通後儘快撤回;對發行方案、品種類型上不符合再融資新規要求的在審項目,建議撤回,鼓勵調整再融資品種類型後再行申報。此外,證監會近期已做出部署,要求派出機構增加對募集資金使用的專項檢查,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強對募集資金的檢查力度,同時並對保薦機構對募集資金使用的督導作用進行了提示。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加強對再融資的監管,特別是作出某些制度性限制,既是為了化解再融資規模過大、速度過快對市場造成的衝擊,也是為了盡力堵住再融資過程中引發某些不規範現象的漏洞,避免再融資成為一些機構鑽政策空子套利的工具。
隨著監管的日趨嚴格,在優化市場融資結構的思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把目光投向可轉債市場。WIND資訊顯示,目前處於存續期的可轉債只有18隻,2016年也僅有9隻可轉債上市,總規模為140億元。進入2017年以來,包括光大銀行、駱駝股份、寧波銀行、常熟銀行、久其軟體、江陰銀行等多家上市公司紛紛表達了發行可轉債的意向。華創證券預計,目前待發行的可轉債已經達到35家,潛在發行規模為16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