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幾大網際網路巨頭業績依然亮眼,但未來營收增幅可能收窄、遊戲收入下降、用戶數下降等憂慮也帶來不少挑戰。而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下的行業機會,則成為巨頭們未來的發力點。隨著小米、京東和拼多多先後發布財報,網際網路板塊的巨頭們幾乎都已交出新一季度企業運營答卷。從財報數據看,儘管各家情況有喜有憂,但整體上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好年景」仍在繼續,接下來能否找到新的發力點,將成為決定未來競爭格局的關鍵。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傳統網際網路三巨頭的表現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僅從盈利能力看,這三家的表現依然亮眼。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營收達851.48億元,同比增長54.5%,增速超過矽谷FAANG(臉書、亞馬遜、蘋果、奈飛、谷歌)五大公司。阿里淨利潤182.41億元,同比增長4.8%;騰訊在第三次架構調整後首次發布財報,總營收突破800億元達到806億元,淨利潤233.3億元,同比增長30%,超過市場預期;百度總營收為282億元,淨利潤為124億元,但增速在三家中最高,達56%。
即使如此,來自資本市場和行業分析師們的反饋依然不佳。阿里巴巴發布新一季財報後第二天,其股價下跌2.42%。原因在於,其宣布下調2019財年的收入為3750億元至3830億元,而此前的預估則為增速60%,達4004億元。如果按下調後的數字計算,阿里巴巴2019財年的營收增速預計將為49.8%—53%,這意味著未來兩個季度的營收增幅還可能會繼續下降。
對於騰訊的擔憂則來自於其核心盈利業務遊戲。第三季度,騰訊遊戲業務整體收入環比下降4%至258.13億元,這是近兩年騰訊遊戲首現負增長,遊戲收入占整體收入的32%,比例也進一步下降,達到2015年以來的低點。
百度的問題是,儘管在淨利潤上和其他兩家相差不多,但在營收上,僅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值上,百度徘徊在650億美元左右,而另外兩家則進入了3000億美元俱樂部。此外,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端也缺乏「超級入口」。
三巨頭之外,「喜憂參半」同樣是其他公司本季財報的關鍵詞。拼多多第三季度收入為33.7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97%,截至第三季度年度活躍用戶為3.855億,同比增長144%。京東第三季度收入1048億元,同比增長25.1%,增速創連續9個季度以來最低。在用戶數上,截至第三季度京東年度活躍消費用戶為3.052億,環比首次出現下降,這意味著,拼多多活躍用戶已超過京東。不過,京東淨利潤為30億元,同比增長200%,拼多多則虧損7.9億元。
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網際網路產業的競爭正進入「深水區」。網絡購物新增用戶數據就是最好的例證。以往被認為消費能力有限,又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加持」的低線城市用戶成了「香餑餑」。拼多多的崛起正被認為來自這些用戶。同時,第三季度阿里巴巴新增用戶中,75%同樣來自於低線市場。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也表示,京東將持續滲透到低線城市。
在爭奪用戶的過程中如何勝出?技術投入帶來的創新成為「利器」。阿里巴巴方面稱,用戶的高增長得益於強大的人工智慧能力。淘寶得以根據用戶以往的購物行為,向用戶推送更加高質量和精準的商品和服務。數據顯示,京東第三季度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34.5億元,同比增長96%,占總收入的3.3%。而去年全年此項投入合計66.5億元。以其開放人工智慧平台NeuHub為例,京東方面稱,基於這一平台的情感分析能力,京東智能客服為消費者提供了超過1630萬次服務,其中90%的問題都能由智能客服獨立解決。
針對最被詬病的「傍名牌」問題,拼多多CEO黃崢表示,拼多多正在不斷嘗試創新技術手段加強平台治理,如利用算法模型與圖像識別技術打擊「傍名牌」,「即使消費者在搜索框輸入山寨詞,也只能搜到正規品牌,這將讓『山寨』商家知難而退」。
如今,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是另一個被網際網路巨頭們寄予厚望並投入重金的新方向。按照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的說法,「產業網際網路業務最初的營收機會還是來自雲業務」。雲業務作為融合的「基礎設施」,成為巨頭們開拓這一「藍海」的發力點。
在成立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後,騰訊在新一季財報中首次披露了騰訊雲業績,騰訊雲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超過60億元,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在國內,騰訊雲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阿里雲,第三季度,阿里雲營收高達56.67億元,增速同樣高達90.5%。
在體量上,騰訊雲業務與阿里巴巴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不過,按照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的說法,雲業務被視為騰訊的核心平台,「希望通過技術、數據幫助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把騰訊與各行各業的連接做得更緊密」。在他看來,騰訊在C端的用戶需求優勢將被平移到B端,「這一點也能把騰訊和其他服務提供商區別開」。
在阿里雲方面,阿里巴巴已開始將其融合經驗與方案向全球拓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阿里雲在全球19個地區運營了多達52個可用區,成為首家覆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這全球前五大雲計算市場的中國雲計算廠商。
在全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之外,融合也已開始帶來「真金白銀」。第三季度,騰訊網絡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達47%,至162.47億元,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同比增長61%,至111.57億元。基於微信的朋友圈廣告和營銷推廣,線下商戶已開始為騰訊貢獻價值。在線數字營銷服務平台「搞定」CEO李棟表示,通過線下微信支付的流水量,線下小微商戶目前可以在騰訊得到一定的免費廣告置換。線上線下的打通,將持續成為騰訊收入的「金礦」。
來自小米的數據同樣顯示出融合的力量。數據顯示,智能物聯網設備及生活消費品成為小米的「金庫」。第三季度,這一部分的收入為10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9.8%。與此同時,第三季度小米消費級物聯網連接設備數,已達1.32億台(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擁有5台以上智能設備的用戶達198萬,環比增長16.5%。這同樣意味著,以智能家庭為核心的物聯網智能設備也在保持高速增長,作為下一個「風口」,物聯網也已「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