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劑應用於家用空調、車用空調和冰箱等多個領域,使用較多的製冷劑是CFCs和HCFCs,2020年冷藏車產量已超過4萬輛,以下是製冷劑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製冷劑行業分析指出,製冷劑的下游主要是空調、冰箱等製冷設備,其中空調領域的消費量最大,過去10年空調年銷量雖偶有下滑,但總體呈穩步增長態勢,2019年家用空調產銷量增速大幅回落,其中產量達14952.9萬台,同比增長0.04%,銷量達15054.5萬台,同比增長6.24%。
步入2020年,一方面由於地產周期下行以及受制於2018年的高基數,內銷增速可能放緩,另一方面由於2019年的搶出口現象,2020年出口增速不容樂觀。製冷劑行業發展前景指出,2020年制定出台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雖然政策細則尚未出台,但從「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三大補貼政策的歷史來看,政策的刺激帶來的強大宣傳效果切實帶動了部分需求的釋放和增長,有利於銷量增速的回暖。
作為製冷劑另一大應用領域,汽車近年來產量一直穩步增長,2019年國內實行購置稅減免政策之後,汽車產量大幅度增加,特別是三季度同比增速達到了28.3%;2020年產量同比增速放緩,但依舊保持了穩健增長,全年同比增速約在5%左右。
儘管主流冰箱、空調市場受房地產調控影響增長或將放緩,但中長期看,依然有不少新領域對製冷劑有著大量的潛在需求,重點市場包括冷鏈市場(冷藏車,預冷機),新能源汽車和熱泵。
冷鏈市場中冷藏車和預冷機都會用到製冷劑,根據製冷劑行業發展前景中數據,當前中國市場上的冷藏車規模9萬輛左右,遠遠低於市場總需求的45萬輛,隨著人們對日常飲食的注重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場對冷藏車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加。另外預冷機需求的增加也會同時帶動製冷劑和冷風機的消耗和應用。
新能源汽車是另一個對製冷劑有持續需求的領域。能效是電動車重要的考量指標,採用的製冷和制熱系統將與傳統汽車不同。傳統汽車以引擎燃燒產生的預熱為空調系統提供熱源,但電動汽車並沒有熱源,需要額外發電制熱,所以產品體系整體在變化,製冷劑也需要相應換代。
目前,我國政府正在力推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這為HFOs等環保製冷劑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機遇。工信部披露,到2025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70%以上;到2030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80%以上。因此,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也會帶動環保型製冷劑在此領域得到大量應用的可能性。
此外,隨著國家加大對空氣污染的治理,煤改電、煤改氣正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進行,政府也出台了各種優惠以及補貼政策推動空氣源熱泵的改造,其每年的增長率超過25%,增長來自於兩大區域,一是嚴寒地區用熱泵採暖技術對分散式戶型進行供暖,二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夏熱冬冷地區)用熱泵來供暖和製冷,由於大部分空氣源熱泵都是用製冷劑來換熱,因此隨之帶來的製冷劑消耗也不容小覷,以上便是製冷劑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製冷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冷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