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行業現狀如何呢?據悉,傳統假肢在製作工藝上對假肢製作師有嚴格的專業技能要求,而且製造假肢需要根據不同個體的骨骼特徵製作模型,複雜繁瑣,費時費工,造價不菲。相比之下,3D列印假肢只需要藉助一台滿足要求的3D印表機,一天就可以生產出來。更多詳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5年假肢行業現狀分析。
3D列印假肢VS傳統假肢
成本可低至幾百元
現代意義上的3D列印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於美國。CharlesHull(3DSystems公司的創始人)和 ScottCrump(Stratasys公司的創始人)是3D列印技術的先驅人物。以3DSystems和DTM公司為代表的一批美國中小科技公司在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繼研發出立體光固成型(SLA)、選擇性雷射燒結(SLS)和熔絲沉積造型(FDM)等主流技術路線,經過20多年的沉澱和不斷完善已經日臻成熟。現今,3D列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消費電子、工業、醫療、建築等領域。
那麼採用這一技術列印而成的假肢和傳統製造的假肢有何不同呢?
首先,傳統假肢在製作工藝上對假肢製作師有嚴格的專業技能要求,而且製造假肢需要根據不同個體的骨骼特徵製作模型、澆鑄、倒模、填充、調整等等,複雜繁瑣,費時費工,造價不菲。
相比之下,3D列印假肢只需要藉助一台滿足要求的3D印表機,一天就可以生產出來。根據所用材料和設計的複雜程度,生產成本在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僅為傳統假肢造價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個性化定製,維修方便
和傳統假肢一樣,3D列印假肢存在後續維修的問題,因為它的成本很低,只要原來設計的數據還在,零部件的再生產,尤其是針對患者個人的個性化假肢零部件的再生產,就顯得非常便利,有助於因患者年齡增長帶來的頻繁更新,不存在類似傳統假肢該型號產品所用零部件廠家停產無法更換的問題。
對患者而言,成本低廉、快速製作、個性化定製的3D列印假肢,符合他們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也能滿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根據每個患者的個人情況個性化設計符合需求的假肢,是3D列印假肢的優勢,也是難點和重點。「現在設計的假肢功能還不是很完善,但是只要傳統假肢能做到,經過設計,3D列印假肢也能做到。」因此,徐貴升對3D假肢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認為「它對降低醫療成本、推動醫療技術革新很有幫助」。
3D列印假肢商業化不容易
專利申請時間長難及時兌現
3D列印獨特的優勢和極其強大的複製功能拉低了行業准入標準,只要有設備、技術和材料,似乎人人都可以購買一台消費級機器做3D列印,3D列印假肢也難免被他人抄襲複製。從徐貴升的假肢製作經驗來看,與其他的3D列印相比,其對於技術團隊的醫學等方面知識要求更高。同時,相關的技術專利保護,也是3D 假肢技術可以商業化推廣的前提,才能減小商業機構的風險,實現快速變現。
更多假肢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假肢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假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假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