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半導體的電導性質可以通過摻雜或施加電場等方法進行調控。半導體近年來市場規模呈現持續擴大的態勢發展,目前國內市場供需關係逐漸不平衡。以下是2024年半導體市場分析。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在2030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這一預測基於人工智慧和汽車行業的發展推動,其中台積電也預計到2030年,半導體和代工市場將達到1萬億美元。《2024-2029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5559億美元,而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642.73億元,顯示出了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增長。
中國市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智慧型手機、電動汽車等產品的銷量增長,直接帶動了相關半導體晶片的需求。中國大陸市場在這一輪增長中的表現尤為亮眼。半導體市場分析預計2024年設備出貨金額將超過35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2%,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大陸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
隨著摩爾定律的延續,半導體晶片製程技術不斷向更先進的方向發展。目前,7納米、5納米等先進位程技術已成為主流,並逐步向3納米等更先進位程邁進。這將推動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政策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例如,美國通過《晶片和科學法案》為半導體行業提供資金支持;歐盟通過《歐洲晶片法案》促進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和發展;中國也加大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力度。這些政策將為半導體市場的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半導體市場分析顯示近年來,半導體市場面臨著供需不平衡的挑戰。全球各地對於智慧型手機、數據中心、物聯網設備和電動車等高需求產品的增長導致了晶片短缺問題,尤其是在先進位程和特定應用領域。半導體行業在技術方面持續進步,如集成度的提升、製程技術的改進(如7nm、5nm製程)、新型存儲技術(如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推出等。這些技術進步推動了半導體產品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半導體產品不僅限於傳統的消費電子市場,還在汽車、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這些新興市場的擴展增加了對高性能、低功耗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需求。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分布廣泛,包括主要的製造地區如亞洲(特別是中國、韓國、日本和台灣)、美國和歐洲。各個地區的半導體公司在技術研發、製造和市場營銷上發揮著不同的角色。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價格波動和複雜的供應鏈管理。原材料、製造設備和成品之間的供應鏈延遲和短缺可能會影響產品的交付和成本。
總體來說,半導體市場具有高度複雜性和快速變化的特點,需要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適應性和供應鏈管理上保持靈活性和敏捷性,以應對市場的各種挑戰和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半導體是一種具有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導電性質的材料,是現代電子技術中最重要的基礎材料之一。半導體市場應用十分廣泛,消費電子市場蓬勃發展下推動半導體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以下是2024年半導體市場需求分析。
中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中的份額約為18.6%。根據《2024-2029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的區域分布情況顯示,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分別位列前二,占比分別為22.9%和18.6%。這表明中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儘管整體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半導體材料,高端產品如光刻膠、CMP拋光墊等的發展仍較慢,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中國大陸在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投資也十分活躍。根據半導體市場需求分析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支出約占世界整體的1/3。中國大陸在2023年的半導體設備領域投資達到了366億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長了29%,占比達到了34.43%。這一數據反映了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投資活躍度和市場地位。
2023年全球第三代半導體市場銷售額達到了40.08億美元,半導體市場需求分析預計2030年將達到102.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4.6%(2024-2030)。在碳化矽MOSFET模塊和單管方面,核心廠商如意法半導體、英飛凌、Wolfspeed等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中高端產品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歐美、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全球功率龍頭企業英飛凌市場份額為13.5%,其次為德州儀器、安森美等。MOSFET市場和IGBT市場仍由英飛凌等廠商壟斷龍頭位置。
AI算力晶片的需求持續領跑半導體市場,包括英偉達、AMD等設計和銷售算力晶片的企業,以及SK海力士、三星、美光等HBM(高帶寬內存)供應商,台積電等代工廠商均受益於此。基礎設施配套和邊緣人工智慧這部分需求並不依賴尖端晶片,成熟製程半導體的相關供應商、代工廠、封裝企業也能獲益。人工智慧伺服器需要處理數據傳輸的高速IO晶片和內存控制器等。
隨著5G手機的普及,對半導體元件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特別是中高端智慧型手機對半導體的需求顯著,推動了高通等晶片設計企業的業績增長。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的普及推動了對高性能和低功耗半導體的需求增加。
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通信領域對半導體的需求持續增長。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是半導體的重要應用領域。大宗存儲器如DRAM與NAND Flash市場整體呈復甦態勢,存儲器現貨市場價格上漲動能雖然低落,但仍有部分增長。同時,HBM存儲晶片的需求激增,供應商積極擴充產能。
總體而言,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和擴展,反映了全球科技進步和新興應用的廣泛滲透。這種需求的增長背後,推動著半導體行業不斷創新和發展,以滿足各行業對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可靠的技術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半導體產業發展備受全球關注,2016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研發支出規模不斷擴大,下文是對2016年最新全球半導體企業排行榜前20名預測分析。
隨著汽車與手機等設備性能的進一步加強,未來半導體行業整合仍將繼續。儘管中國半導體市場已成為全球增長引擎,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自身的市場需求並不匹配,國內半導體產能 全球占比不到10%。
與2015年類似,201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依然在抱團取暖,大型併購交易不斷,高通前不久470億美元天價收購了NXP,過去兩年全球半導體交易額高達2400億美元。
15日,半導體權威研究機構IC Insights公布了2016全球半導體最新(預估)排名,其中美國有8家半導體廠入榜,日本、歐洲與中國台灣地區各有3家,韓國則有兩家擠進榜單,新加坡僅有一家上榜,大陸半導體企業仍無緣前二十強。
Intel依然是地球上最好、最強的半導體公司,多年來一直都是全球第一,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營收預計為563億美元,相比2015年增長8%。
三星以435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二,同比增長4%,而TSMC台積電以29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三,同比增長11%——前三名的位置這兩年也基本沒變化了,他們在營收上也拉開了與後面公司的差距。
高通從去年的第五提升到第四,不過154億美元的營收同比下降4%。
博通公司位居第五,排名比去年提升1位,今年營收預計為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
去年第四的SK Hynix今年下滑到了第六,營收142億美元也比去年下降15%——原文也沒解釋SK Hynix為何下降這麼多,按理說下半年內存、快閃記憶體的漲價應該改善他們的業績了,不過看看第七位的美光年度營收也是預計下降11%,只能說上半年降價導致他們虧的太多了,現在漲價也不能完全彌補。
前十名中還有TI、東芝及NXP,今年營收預計分別是123.5億、109億及95億美元,分別增長2%、16%及下跌10%。
榜單中最特殊的是蘋果公司,通常意義上大家不認為他們是半導體公司,不過蘋果家大業大,自己的處理器業務如果單列出來足以吊打很多半導體公司,IC insights預測他們在半導體上的營收就有6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7%,排名也從去年的17位上升到14位。
本次榜單中增長幅度最多的公司來自NVIDIA和聯發科,前者今年營收可達63.4億美元,相比去年大漲35%,而聯發科也受益於手機處理器(P10簡直要壟斷千元機市場了),營收可達86.1億美元,同比增長29%。
2016年TOP20半導體公司的入圍門檻是44.5億美元,中國尚無公司能達到這個規模,因此沒有公司入圍,不過IC Insights的榜單中有三家半導體公司是純晶圓代工,如果刨去TSMC、GlobalFoundries及UMC這三家,那麼營收42.4億美元的AMD、37.6億美元的華為海思以及營收37.1億美元的日本IDM Sharp公司也可以入圍TOP20了。
海思已經是國內最大、同時也是技術最強的半導體公司了,而且有華為這棵大樹,海思業績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去年營收也不過32億美元,照這個速度下去過不了兩年也能入圍TOP20了。
據悉,在這20家半導體企業里,有9家公司營收有望超過100億美元。2016前20大門檻仍為45億美元左右,前20大名單與2015年相同,並未有新公司上榜。
整體來看,2016年前20大廠僅有5家營收成長幅度來到兩位數。除了台積電之外,還有第9名東芝成長了 16%、第11名(原第 13 名)聯發科成長了29%、第14名蘋果成長了17%、第16名Nvidia成長了35%。
據最新2017-202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預測,中國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不過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中國半導體公司的競爭實力還不足以在世界上立足,行業整體實力亟待提高。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現代電子、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飛速發展。半導體市場處於快速穩定發展階段,新技術的突破給半導體市場發展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以下是2024年半導體行業分析。
半導體行業目前正處於穩步復甦的軌道,但增長能力有限。《2024-2029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速預計在13%-15%之間,規模超過6000億美元。儘管如此,市場需求仍然不強勁,整體增長動力有限,尤其是在代工製造、汽車半導體、模擬晶片及功率半導體等領域。東南亞地區成為全球研發製造熱點,隨著各國對半導體供應鏈安全要求的升級,東南亞因其人口結構年輕、網際網路群體迅速增長、勞動力資源和消費潛力充足,成為吸引全球半導體企業投資、研發和製造布局的新熱點
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長至6810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半導體行業分析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增至7320億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1377億美元,同比下降5.7%,但同比增長15.2%。2024年,一些新的半導體技術將取得重要突破,如背面供電晶片、矽光子超高速晶片、量子晶片、光刻膠金屬氧化物抗蝕劑等。這些技術的突破將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先進封裝技術將深度受益於AI領域算力晶片的旺盛需求,實現高速增長。
半導體行業分析從區域市場來看,2023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洲市場銷售額位居世界第二;歐洲是全球唯一實現年度正增長的地區,銷售額增長4.0%;其它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日本下滑3.1%、美洲下滑5.2%、中國市場更是下挫14.0%、其它地區下滑10.1%。
通過引入先進的製造技術、智能化設備和數位化管理系統,半導體企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提升產品質量。智能製造還可以幫助半導體企業實現柔性化生產,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半導體行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未來,半導體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採用環保材料、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
半導體企業需要進行多元化發展,以適應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未來,半導體企業將會涉及到更多的領域,如醫療、能源、交通等,推動半導體技術的跨界融合和應用拓展。隨著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半導體技術將與更多領域進行深度融合。例如,在汽車電子領域,半導體技術將用於製造自動駕駛汽車、車聯網等系統;在醫療領域,半導體技術將用於製造醫療設備和儀器等。
在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各國將強化自主可控能力,確保供應鏈穩定。半導體行業作為高度全球化的產業,其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對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加強供應鏈安全將成為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為了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各國將加大在半導體領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建設。這包括加強本土半導體企業的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工作。
綜上所述,半導體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包括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智能製造與綠色化、多元化與跨界融合、供應鏈安全與自主可控以及國際合作與競爭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