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搬運車銷量從2006年的82.41萬台增長到2017年的133.38萬台,年複合增長率4.47%,2017年銷量再創新高。在搬運車市場遇冷的情況下,一方面整機廠商紛紛布局叉車後市場,另一方面,從事搬運車後市場的企業,也主動出擊一起迎接搬運車後市場的光明。以下對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
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2017年全球搬運車總銷售量達到133.38萬台,較2016年的115.29萬台,同比上升了15.69%,增加量約18.1萬台;亞洲搬運車銷售量達到55.57萬台,較2016年的44.02萬台相比,同比上升了26.23%,增加量約11.55萬台;中國搬運車市場全年共銷售機動工業車輛37.16萬台,搬運車行業分析指出,與2016年的26.86萬台相比,上升了38.37%,增加量約10.31萬台。中國的搬運車銷量保持世界第一位,同時從增量來看,中國市場貢獻了超過全球一半的增量。
中國搬運車銷量占世界比例(%)
雖然國內搬運車生產的比國外的晚起步,西方的技術高過國內,但是,產品系列也是比較全面的。這也是整個搬運車租賃行業興起的一大原因。很多人喜歡國內的品牌也有很多人喜歡國外的品牌,也正是這樣,會促使E叉租賃平台更一步的滿足大家對搬運車的需求。
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和裝載機行業不同的是,叉車行業的獨、合資企業均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主要原因是叉車使用範圍極其廣泛,用戶層次多樣,而且很多使用場合對排放、噪聲要求高,因此進口及獨合資產品能夠在一定領域、範圍內得到市場拓展。另外叉車產品本身價格較低、高低檔次產品價格差異不太大,高端用戶對價格及價格差異均易於接受。
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實際上領先企業生產的進口配置的中擋叉車在性能方面與外資企業的產品已不相上下,但是造型和外觀質量方面仍略有差距,主要表現在塗裝和橡、塑件的工藝水平上。另外品牌和國內用戶的崇洋心理也是國產叉車無法占據主流市場的主要原因。
和其他工程機械不同的是,叉車用戶多數都是「單位」而不是「個人」,這些用戶的最大特點就是成熟,他們對國內的幾個叉車生產企業非常熟悉,幾個主要品牌已「深入人心」,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對其他企業來講,這幾家企業已經形成了品牌障礙。而這幾家企業之間品牌競爭也相當激烈,尤其是市場重合度較高的前兩名之間。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國內外叉車除了林德產品外技術基本相似或雷同,那麼競爭就只有拼可靠性、拼價格」這是不言而喻的。而規模競爭實際支撐的是價格競爭、品牌競爭和渠道競爭。
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本土小企業已經被逼到牆角了,規模、成本、技術、質量、通路幾項關鍵因素全部處於劣勢,各自一直固守的當地市場也在大品牌的打壓下幾乎消失怠盡。和日用品不同的是,叉車的使用專業性強,用戶普遍比較成熟,識別能力強,因此,隨著大小企業產品各方面差距的拉大,一度曾魚目混珠的小企業,即使是有著所謂「制度、成本優勢」私營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也在一步步縮小,出局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但由於國營小企業較高的「制度退出壁壘」,多數仍將繼續攪局,不過由於整體不足10%的份額其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了。
搬運車行業布局分析,搬運車特別是手動搬運車類搬運車,在市場中,需求量開始放緩,大量中小型企業都開始選擇電動類叉車,這個手動搬運車市場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眾多手動搬運車廠家開始轉型。預計未來兩年,國內快遞無人倉的數量會呈指數級增加,電商物流將成為搬運車最早的試驗場,而製造業場內物流由於需求較為多樣化、個性化,搬運車的應用估計會更遲一些。
更多搬運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搬運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