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們的自身保健意識大大加強,使保健品的年銷售量上升了30%-50%,中藥類保健品銷量也大幅增加。以下對保健食品市場現狀分析。
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的監管制度變遷經歷了3個主要的階段,分別是審批管理階段、註冊管理階段以及註冊備案雙軌管理階段。1996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對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說明書實行審批制度;2005年7月出台的《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實現了由審批制到註冊制的轉變,監管主體變更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針對國產保健食品和進口保健食品兩大類別出台相應的註冊申請以及再申請等一系列細則;2016年7月實施了《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規定對於使用的原料已經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保健食品以及首次進口的營養素補充劑保健食品兩大品類實施備案制度,其他品類保健食品仍適用於註冊制度。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保健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857億人民幣,其中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占比同北美地區類似,比重在60%左右;體重管理類產品占比在6%左右,近年來有所下降;運動營養類產品占比在1%以下,2015年市場規模僅4.75億人民幣,遠低於北美地區,隨著運動健身觀念興起及市場滲透率逐步提升,預計未來國內運動營養類產品市場提升空間較大。
受益細分市場增長和電商業務興起,2017年H1保健食品企業實現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52.73億元、9.49億元,同比增長64.17%、6479%。其中,湯臣倍健發力線上業務,開發專供QS產品,使得業績重回高速增長,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14.87億元、5.97億元,同比增長20.53%、69.98%。
西王食品通過併購Kerr 公司,切入運動營養和體重管理細分市場,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28.81億元、2.06億元,同比增長 145.66%、117.30%。在中國地區,西王食品的保健食品業務以線上為主,上半年營收1億元,全年3億元的目標有望達成。
順應趨勢,選擇可進入領域放眼世界,全球保健食品不但已占整個食品銷售的5%,達上千億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當速度增長。美國目前的保健食品銷售額達750億美元,占食品銷售額的1/3;日本近兩年的保健品銷售額為15000億日元,年產保健品3000多種;歐洲的保健食品也有2000餘種,銷售額以17%的速度遞增。
我國目前人均31元的保健品消費水平,僅僅是日本的1/12和美國的1/17。這些都足以證明,國內保健品市場有著不容忽視的巨大潛力。而且,隨著保健意識的加強,潛在市場一旦被「激活」,其釋放的「價值」能量將是幾何數的。毋庸置疑,保健品行業是朝陽行業。有這樣一組權威數據:全國31個省(市、區)都有保健品企業,生產最多的省(市)有110家,最少的僅2家,相差幾十倍,並且北京、廣東、山東、上海、江蘇、浙江這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總數約占全國一半,而新疆、寧夏、西藏、青海等中藥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只有不到30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這充分說明企業分布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中國保健食品市場空間巨大,但市場中競爭者眾多,集中度低。業內有部分企業不重視產品質量、產品和營銷手段沒有特色、僅靠高強度的廣告投入和虛假宣傳。隨著產業走向規範,消費者的認知不斷提升,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產品有特色、營銷有新意的公司,可能脫穎而出,把握住保健食品行業巨大的商業機會。以上對保健食品市場現狀分析。
更多保健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健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