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保鮮膜行業競爭顯示,近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了對進口和國產食品保鮮膜的專項檢查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也引起了包裝行業的一場軒然大波。現對2015年我國保險膜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國家質檢總局此次共對44種PVC食品保鮮膜進行了專項國家監督抽查,所檢樣品的氯乙烯單體含量均小於1毫克/千克,全部符合國家標準以及1991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公布的要求,但一些主要用於外包裝的PVC保鮮膜含有不被國家相關標準允許使用的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DEHA)增塑劑,含有DEHA的保鮮膜遇上油脂或高溫時(超過100攝氏度),增塑劑容易釋放出來,隨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對健康有影響。
「這一結果迅速引發行業震動,超市大多已經決定不再銷售PVC保鮮膜,PVC保鮮膜廠家由此面臨新的選擇。隨著國家管理的進一步規範,食品保鮮膜行業將引發新一輪的市場洗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部分PVC保鮮膜企業面臨「紅牌」
據介紹,國家質檢總局將加強對食品保鮮膜產品的進出口及生產、銷售和使用環節的監管。一是加強對進出口PVC食品保鮮膜的檢驗和監管,實施「批批」檢驗,對檢出含有DEHA增塑劑以及氯乙烯單體含量超標的產品一律不得進口和出口。二是進一步對全國生產食品保鮮膜的企業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和產品質量強制性檢驗。對發現使用DEHA作為增塑劑生產PVC食品保鮮膜的,立即責令停止生產,就地查封,並責令停止出廠銷售,召回已出廠的該產品,依法嚴厲處罰;情節嚴重的,將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要求食品保鮮膜生產企業,在產品外包裝上標明產品的材質和適用範圍,凡是不按要求明示的,一律禁止銷售。已經售出的責令企業召回。四是要求經銷企業進行自查,未標明「不含DEHA」字樣或者未明示可以用微波爐等加熱的,停止銷售和使用。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初步調查,國內生產食品保鮮膜的企業共有47家,其中生產PE食品保鮮膜的企業41家,PVC生產企業6家。這6家企業分布在上海、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絕大部分為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年總產量約1萬噸,產品10%出口,90%在國內銷售。
據中國包裝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副主任董金獅介紹,目前國內市場上使用的PVC食品保鮮膜不少是以DEHA為增塑劑,而還有一種名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增塑劑是無毒的。但DEHA的價格大概7000元/噸,而DOP的價格為13000~14000元/噸。因此,不允許使用DEHA為增塑劑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PVC食品保鮮膜生產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商家開始抵制PVC保鮮膜
保鮮膜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PVC食品保鮮膜風波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市場對PVC保鮮膜的排斥。
「暫時還是不用的好。以前沒注意過這個,也不知道PVC是什麼意思,但現在媒體都報導了,大家都說(PVC)不好,總是有一定根據吧,換用PE保鮮膜就放心點。」在家樂福北京國展店,張女士對記者說。在擺放著很多保鮮膜的架位前,記者看到前來購買的人們開始多了個心眼兒,仔細看起說明來。
全國超市紛紛對PVC食品保鮮膜採取了排斥的態度。在沃爾瑪、家樂福,家用保鮮膜的貨架上已經看不到PVC食品保鮮膜的身影了。大部分品牌的保鮮膜都標明PE成分,還有少數保鮮膜上特別標註「本品絕對不含PVC」的字樣。家樂福、易初蓮花、華聯等超市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將嚴格執行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並在積極尋找新的保鮮膜供應商和替代的包裝材料。
家樂福北方區公共事務部經理尹莊介紹,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家用保鮮膜都是PE或是PVDC的,家樂福目前在貨架上銷售的保鮮膜多是PE或PVDC的,至於以前家樂福所使用的PVC都通過國家質量檢測部門的抽檢,為了安全起見,家樂福還在與供應商核實所用的PVC保鮮膜中是否使用了DEHA增塑劑。
PE生產廠商面臨新商機
淘汰掉PVC,對PE廠家絕對是個利好。目前超市90%以上都在使用PVC食品保鮮膜,停用後,超市將面臨著選擇合適保鮮膜的問題。記者調查也發現,一些超市選擇了用塑膠袋包裝肉類食品,一些超市則索性不對肉類進行包裝。而突然獲得利好消息的PE和PVDC食品保鮮膜廠家則躍躍欲試,紛紛放言將收拾並取代存在潛在危害的PVC食品包材。
上海克林萊塑料有限公司是國內家用保鮮膜老牌企業,該公司銷售主管張旭日認為,生產PE保鮮膜廠家在此次PVC食品保鮮膜風波中受衝擊相對較小。家庭裝PE保鮮膜,屬小卷包裝,而PVC大卷包主要是在賣場、飯店渠道使用,與PE家庭用本身沒有競爭關係。但是PVC食品保鮮膜風波也波及到公司,因為公司是具有韓國背景的中韓合資企業,風波之初因矛頭指向日韓,說是日韓禁用品轉道中國,造成公司銷售受到很大影響,很多客戶打電話詢問產品質量。「為此,公司花費了很大精力來專程解釋PE、PVC這些專業術語,一再向客戶保證產品安全。」張旭日說。
廣州某化工有限公司梁敏剛表示,國家質檢總局的禁令對PE和PVDC保鮮膜都是一個機會。據來自市場一線業務員報告顯示,這幾天,公司的PE保鮮膜銷售量快速增長,尤其以廣州、深圳等城市最為明顯。而某包裝製品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興奮地透露,最近幾天,每天都有銷售商和用戶打來電話,除了諮詢產品之外主要是擬將該公司列為他們的PE食品保鮮膜供應商,按這種趨勢發展下去,超市餐飲用戶取代PVC保鮮膜將很正常。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希望通過此事帶動整個PE和PVDC包材銷售量的增長,由於PE和PVDC食品包材比PVC食品包材的採購成本大約高出1倍,因此,也不能說它就是一個機會。中國食品保鮮膜起步時大部分廠家繞過PVC材質直接介入PE和PVDC材質,目前市面上銷售的PVC食品保鮮膜很少,PVC 保鮮膜主要用於超市和餐飲渠道。
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國內一年9000噸主要用於超市和餐飲渠道的PVC食品保鮮膜正在面臨被PE和PVDC保鮮膜淘汰出局的局面。但是PE膜行業也面臨著很大困境,目前我國塑料薄膜產能達上百萬噸,需求只在60萬噸左右。並且,由於國有資本對之不感興趣,這些生產企業都是小企業,由民營資本引進國際生產線進行生產。同時,原料漲價厲害,很多企業也就是一年幾千噸的產能,競爭非常激烈。這可能預示著對PE和PVDC包材取代PVC包材的前景並不樂觀。
更多保鮮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鮮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