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菠菜成為我國市場暢銷重要葉類蔬菜,菠菜行業生產現狀中存在問題多。當下,菠菜從播種到成熟上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每畝產量800多公斤,每畝地可實現收入近三千元,菠菜收穫以後還可以播種小麥,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附加值。以下對2023年菠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是蔬菜大國之一,菠菜在中國普遍栽培,為極常見的蔬菜之一。2022-2027年中國菠菜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菠菜出口金額最多地區為中國香港,出口金額為122276935美元;其次是馬來西亞菠菜出口金額為3125368美元;再次是新加坡菠菜出口金額為2924055美元。
菠菜是大家都很常見的蔬菜,很多人也都很喜歡吃菠菜,菠菜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營養成分很高,炒出來涼拌吃味道都很不錯,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當然小編也很喜歡吃,我們都知道菠菜的產量也很高,比較好養活,不需要多麼精細化的管理就可以收穫很多的菠菜,這讓很多菜農比較中意種植這種蔬菜。現從四大生產現狀問題來了解2023年菠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菠菜品種依據葉形和種子可分為尖葉種和圓葉種兩大類,長期以來,中國菠菜品種選擇大都以本地有刺種(尖葉種)為主,如杭州地區多選擇塌地菠菜,這類菠菜耐寒能力較強,但僅適宜越冬栽培;山西地區多選擇晉冬1號菠菜,這類菠菜抗病性強,春季上市早;山東、河北等地多選擇墨寶菠菜,這類菠菜抗霜霉病能力較好。對中國菠菜品種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金富新一代系列、M6菠菜、慕尼黑、中菠381、 中菠60號、M13菠菜、滬菠1號、疏菠2號等菠菜品種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品種優化過程中進度較慢,與很多西方已開發國家更優質的品種差距較大。隨著很多國外相關企業進入國內市場,一些優質的菠菜品種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無論是產量、抗病蟲害能力、產品外觀、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菠菜種子市場不斷隨之變動。
中國蔬菜產業雖然正向著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但目前來看布局依舊較分散,這一點在菠菜生產上也有所體現,山東、河北等省份的分布都比較零散,沒有對菠菜產業集中性的勞動力投入,缺乏菠菜產業長遠發展的目光和宏觀把控。在這種分散的生產布局下,無法對菠菜生產進行人力和技術上的整體投入,這就造成了產業發展資源的不均衡性,很難再進一步提升菠菜產量和品質。與此同時,菠菜產業的分散化發展造成了市面上的菠菜種類繁多、品質良勞不齊,嚴重阻礙了菠菜產業的現代化進程,不利於菠菜產業生產效率的提升。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菠菜品質和產量的要求逐漸提高。然而由於中國菠菜產業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在菠菜種植和生產過程中缺乏科學完善的模式,導致菠菜品質差、市場競爭力不足。如在菠菜種植過程中,由於大部分菜農缺乏對於菠菜種植的抗風險意識或科學認知,因而在面對寒潮天氣時,缺乏科學的防護措施,致使早春或越冬栽培的菠菜出現低溫障礙,導致菠菜品質下降,直接影響了菠菜產業的發展。
菠菜在中國一些沿海省份的出口量較大,為當地創收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調查發現,中國菠菜具有品種齊全、質量好、價格較低的優勢,每年速凍菠菜出口到日本2萬t以上,還出口到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加工出口前景廣闊。出口的菠菜要求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長勢強、商品性好。宜出口加工的主要有全能、急先鋒、安娜等大葉菠菜品種,而這些品種大都是國外引進的品種,而且在國際菠菜市場中並不具備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在國際菠菜市場中占據的比例很小。
中國出口的菠菜產品主要有冷藏鮮菠菜、速凍菠菜、脫水菠菜3種,目前受到的限制較多,不僅有貿易壁壘阻礙,也有金融方面的影響,菠菜出口相關企業壓力愈發沉重。如由於日本沒有為冷凍菠菜規定毒死蜱的殘留限量標準,因而參照新鮮蔬菜的農殘量標準。但是冷凍菠菜是用新鮮菠菜經加熱漂燙、冷凍加工而成,縮重很大,通常幾千克鮮菠菜才能加工員kg冷凍菠菜,將新鮮菠菜的殘留標準套用在冷凍菠菜上是不合理、不科學的。
菠菜價格比同期豬肉還高,我國菠菜行業消費量保持平穩走勢。近兩年來,我國政策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菠菜種植。隨著菠菜產量持續增長,我國菠菜出口量也整體隨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