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熱保溫材料是指對熱流具有顯著阻抗性的材料或材料複合體,我國近年保溫隔熱行業產品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20年產量約為632萬噸,表觀消費量約為597.3萬噸,以下是保溫隔熱材料行業分析。
我國保溫隔熱材料發展迅速,已具備較齊全的品種和初具規模的保溫材料生產和技術體系;特別是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已形成取膨脹珍珠岩、礦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纖維、矽酸鈣絕熱製品等為主的品種比較齊全的產業,技術、生產裝備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
保溫隔熱材料行業分析指出,保溫材料市場也相繼湧現出了品牌之路,保溫材料品牌產品、保溫材料品牌企業、保溫材料品牌市場。還有很多細分市場也開始湧現,如外牆保溫材料、塑膠保溫材料、珍珠岩保溫材料、耐火保溫材料、矽酸鹽保溫材料、發泡保溫材料等。
從專利技術申請人構成來看,我國隔熱保溫材料行業專利技術並不集中,排在第1位的是青島無為保溫材料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隔熱保溫材料行業專利技術申請量為36件,占行業總專利數量的0.59%;其次為天津禹神節能保溫材料有限公司,專利技術申請量為24件,占行業總專利數量的0.39%。其餘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均為20件以下。
從專利分布領域來看,E04B1/00:一般構造;不限於牆,例如,間壁牆,或樓板或頂棚或屋頂中任何一種結構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其累計申請數量達到717個,占總量的比重達到6.77%;其次為C04B28/00:含有無機黏結劑或含有無機與有機黏結劑反應產物的砂漿、混凝土或人造石的組合物,專利申請數量為531個,占總量的比重為5.04%。
低碳經濟、綠色環保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建築節能已成為減少能耗的重要領域之一。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建築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 28%以上。在我國既有的約400億平方米建築中,近99%屬於高耗能建築,單位面積採暖所耗能源相當於緯度相近的已開發國家的 2~3 倍。
目前,超效絕熱材料主要分真空絕熱材料和納米孔材料兩種。使用真空材料或者將材料固體部分的厚度降低,甚至將孔隙大小限制在納米級,就可以消除空氣的對流和透紅外線性能,減小熱傳導和對流的發生,提高材料的隔熱效果。
品牌企業市場占有率的擴展便是保溫材料企業打造品牌成功率最有效的明證。保溫隔熱材料行業分析指出,國內許多知名保溫材料品牌企業開始走向世界市場,品牌之路是必要走的道路,把保溫材料最基本的質量做好,通過正當競爭擴大保溫材料品牌影響力,加快國內保溫材料企業國際化道路。
無機隔熱保溫材料品質和性能提升以及絕熱保溫應用體系的不斷優化完善,無機材料應用占比將逐漸提高,有機材料則相應降低。預計2022年國內市場隔熱保溫材料市場規模超過1750億元。
綜合來看,有機類的應用占比仍高達60%左右;在保溫隔熱材料研發居前國家的帶動下,複合類新型保溫隔熱材料的應用前景也逐漸明朗,應用占比已經達到了35%左右的水平;而無機類保溫材料則處於即將被完全替代的邊緣,應用占比已下降至5%左右的水平,以上便是保溫隔熱材料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保溫隔熱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溫隔熱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