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的創業板市場行業現狀存市場機制不完善、「三高」問題凸顯、信息披露問題重重等問題。但隨著資本市場環境的改善,我國創業板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方向。在以下是創業板市場行業現狀分析。
創業板市場(Growth Enterprise Market,GEM) 是指專門協助高成長的新興創新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籌資並進行資本運作的市場,有的也稱為二板市場、另類股票市場、增長型股票市場等。創業板市場分析,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因此更加注重公司的信息披露。
1998年12月,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儘早研究設立創業板塊股票市場」為題。2009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創業的上市發行門檻不變,仍採用兩套上市財務標準。《暫行辦法》於2009年5月1日起實施,2009年10月23日,中國證監會在深圳舉行創業板啟動儀式,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這預示著中國的資本市場走向一個更高的發展水平。創業板市場行業現狀分析,結合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及場外轉讓市場,形成一個多層次。更為穩定的資本市場體系。使市場』服務的對象更為廣泛。自主創新和高科技中小企業打開了資本之門。使他們能更好的融資、更好的發展。
創業板市場是我國有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創業板與主板市場相比,上市要求往往更加寬鬆。以下從兩個方面來看創業板市場行業現狀分析:
一、市場機制不完善
發行價和市盈率過高。過高的發行價格和市盈率提前預支了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投資了企業未來長時間的業績,不利於企業的良性發展。而創業板公司的高市盈率將必然導致二級市場盈利空間有限,炒作可能性增強。首批創業板28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高達106%。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應當歸屬創業板市場的發行制度不夠市場化,雖然公司的上市發行都遵循了市場詢價原則,但由於上市企業的數量完全沒有市場化,創業板公司的市盈率一直居高不下,對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均是一種隱憂。
二、「三高」問題凸顯
放開發行價意在向市場化靠攏,但卻引發了創業板股票發行價極高的現象。有學者統計,小盤股募集的資金甚至超過了主板和中小板,這種高發行價的現象,一方面說明廣大投資者對創業板股票的追捧、炒作或者抱有過於殷切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一旦高價格向真實價格回落,泡沫破裂造成破發,對市場、對股民都會造成傷害。超高的超募比例說明公司拿到了比預期多得多的募集資金,這些資金本應用來進行項目建設,資金流轉,發展擴大,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募集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有機構統計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的資金被企業挪作他用,或是直接存入銀行「睡大覺」,甚至塞進了個人的腰包。創業板市場行業現狀分析,高發行價格必然造成高市盈率和高超募比例,也會造成大量資金集中在已經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中,資源過多導致不能有效利用,真正需要資金髮展的未能上市的企業卻望洋興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長期來看,創業板的推出及發展將促進資本市場尤其是主板市場的發展。創業板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創業板的推出將極大地拓展我國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而資本市場環境的改善、市場機制的完善也將促進主板市場的發展。另外,靈活的轉板機制對主板市場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於創業板市場是服務於沒有達到主板上市的條件、但是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已經有一定的存續期間的創新性中小企業,這種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後,通過更強的融資能力藉助資本市場將實現更加迅速的發展壯大,而且在創業板嚴格的監管制度下,這些企業也將建立更加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在達到一定程度後有可能通過轉板機制進入主板市場,為主板市場輸送優質企業,促進主板市場的發展。
創業板在我國發展已有九年的時間了,創業板市場是相對於主板市場,地位次於主板市場的二級證券市場。未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日漸成熟,司法體系愈加規範完整,創業板市場將穩健運行,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在各個層面推進技術、產品產業的發展和擴張。以上便是創業板市場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創業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創業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