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工藝,蘇繡、湘繡、蜀繡、粵繡是行業內的四大名繡,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2019年我國刺繡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83億元,以下是刺繡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刺繡品自從上層社會向民間普及以來,我國刺繡品經歷來近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刺繡品行業發展空前,我國刺繡品在其生命周期中處於快速成長階段,根據刺繡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1-12月刺繡品行業出口數量為60502.3噸,出口金額為65200.1萬美元。
刺繡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我國刺繡品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遍布全國各地。華東地區占比21%,華南地區占比18%,華中地區占比16%,華北地區占比13%,西部地區占比9%,東北地區占比7.3%。
目前,我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刺繡的技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繡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一是用途方面,廣用流行社會各階層,製作無所不有,與後來的清代,成為中國歷史上刺繡流行風氣最盛的時期;
二是繡藝方面,一般實用繡作,品質普遍提高,材料改進精良,技巧嫻熟洗鍊,而且趨向迥異宋代的繁縟華麗的風尚;藝術繡作,承襲宋繡優秀傳統下,能夠推陳出新有新發明,特別是明代已經出現以刺繡專業的鳴世家族和個人如有名的「露香園」繡,為上海顧家所創,發明繪畫刺繡結合的「繡畫」作品風靡至清不歇;這種刺繡家紛然崛起廣受社會推崇的風氣,也以明末清初最盛。
三是衍生其它繡類方面。刺繡行業發展前景指出,刺繡原本僅以絲線為材料,明代開始有人嘗試利用別的素材,於是有透繡、發繡、紙繡、貼絨繡、戳紗繡、平金繡等出現,大大擴張了刺繡藝術的範疇。
綜合來看,我國刺繡品種類豐富,銷售區域遍布世界各地。在海外市場上,我國刺繡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家皮、泰國和剛果等地。預計今年還要開發刺繡行業的相關產業鏈,提升企業市場化、產業化、集約化程度,積極創建品牌,走品牌拓市之路,以上便是刺繡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刺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刺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