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大氣治理行業分析報告 >> 大氣治理髮展前景

大氣治理髮展前景

2018-04-12 15:12:5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大氣污染成為難以避免的嚴重問題。近年來,我國空氣品質改善緩慢,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長年居高。那麼大氣治理髮展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大氣治理市場規模: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大氣防治,空氣品質雖有所改觀,但成效不明顯。基於此,全國各地均在加速推進藍天保衛戰,相關部委也在進一步細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案。

  環境問題,特別是大氣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們國家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氣污染治理將在「十三五」時期帶來8500億元市場空間,並將打開環境監測、電力超低排放、非電領域排放改造、汽車尾氣治理四大領域市場空間。

  在大氣治理持續推進的過程中,大氣治理環保裝備也迎來難得發展良機。2017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將達到44.8萬台,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9.50%,2021年產量將達到64.4萬台。

  大氣治理髮展前景:
  (1)政策展望
  ①以環境效果為目標的政策導向將更加明顯

  長遠來看,大氣治理的環境政策同污水、固廢等其它領域一樣,將由污染控制型政策逐步轉向以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控為目標的環境政策。但短期來看,政策制定的重心仍以限定企業達標排放、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為主。

  ②污染物行業排放標準將得到細化

  在新版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針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高於歐盟;新修訂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增加了燃煤鍋爐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進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焚燒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對二噁英排放指標已向歐盟標準看齊;未來在大氣治理需求的刺激下,針對 VOCs 和汞的排放標準有望進行進一步的提升,更加化的行業排放標有望出台。

  ③政策執行力度將不斷加強

  2015 年,隨著新環保法實施,政策的執行力也將不斷加強,環境政策的實施將從重視效果向重視效率轉變。對排污企業的監管趨嚴,檢查力度和範圍也將繼續加大,對環保企業服務的專業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④源頭減排將繼續強化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新的政策, 在推進末端治理的基礎上加大了對源頭控制力度。預計未來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在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區域聯防聯控方面繼續推進,如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政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策,相關技術導則及管理機制也有望細化。

  (2)市場趨勢
  ①傳統市場:火電超低排放帶來市場景氣周期進一步延長

  考慮到我國環境政策日漸趨嚴,加上 2014 年以來各地掀起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將加大脫硫塔設備、脫硝催化劑的需求,此外煤電機組超低排改造浪潮中,除塵器市場需求也將隨之增加。

  ②其他領域:新的市場空間在政策導向下逐漸釋放

  工業鍋爐改造:環保緊箍咒正在逐漸向鋼鐵、焦化、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渡。目前,全國工業鍋爐有 40 萬台,未來火電廠燃煤鍋爐節能減排改造技術可以移植到其他行業的工業鍋爐改造。VOCs 治理:目前環保部正在制定石化等重點行業的 VOCs 排放標準,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中或將 VOCs 排放量納入主要環保指標,在政策的強制壓制下, VOCs 治理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③商業模式:第三方治理迎來黃金期

  隨著大氣治理力度的加大,監管趨嚴,區域環境治理、環境諮詢、環境服務等將會成為產業發展的熱點,採用第三方治理服務是今後的發展趨勢。

  隨著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戰役的全面、持續打響,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從被動治理到主動作為,從短期治理到長效機制,從部門治理到全社會共同參與,大氣污染整治攻堅戰正在打響,以上便是筆者對大氣治理髮展前景的詳細介紹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氣治理髮展前景將會是一片藍海愈來愈好~

更多大氣治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氣治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