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子市場作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和影響力日益擴大。隨著科技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增長,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十年內呈現了爆炸式的增長。以下是2024年電子市場規模分析。
全球電子市場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歐洲等地區。亞太地區由於其製造業基礎雄厚,成為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地。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原材料供應到最終產品製造都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北美和歐洲地區則以高端技術和創新驅動的電子產品而聞名,尤其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較為突出。
從個人消費電子到工業自動化設備,電子市場涵蓋了廣泛的產品和應用領域。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全球電子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擴大,主要受到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電腦、消費電子、半導體等領域需求的推動。全球電子市場規模呈現穩步擴張的態勢,2024年全球電子市場規模達到79.3億元,《2024-2029年中國電子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預計2030年將達到125.6億元,2024-2030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7.97%。北美和歐洲是主要市場,占全球約80%的市場份額。
技術的不斷進步,如5G通信技術、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為電子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電子產品的性能,也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同時,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從追求高性能到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這些變化都在不斷推動電子市場的規模和結構的調整。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電子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已經超越了國界的限制。跨國公司如蘋果、三星和華為等,通過其全球供應鏈網絡,將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這種全球化的交易模式,使得電子市場的規模得以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張。同時,電子商務平台如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崛起,也為電子產品的全球交易提供了便利,進一步推動了電子市場規模的擴大。
電子市場包含多個細分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以電子元器件市場為例,2022年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49277億元,顯示出電子元器件市場的龐大規模。其中,光電子元器件作為通信行業的核心,2022年中國光電子元器件產量達10803.6億隻,進一步證明了電子元器件市場的活躍和繁榮。
未來,電子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電子市場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同時,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綠色電子產品將成為市場的新寵。因此,電子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以應對市場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電子2022年投資數量達到59起,目前電子技術不斷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成為了可能。未來隨著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種工具,遠程控制和監控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從而使電子技術也順應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網絡化特性更加的明顯。以下對電子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在技術不斷創新等因素推動下,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滲透率不斷提升,消費電子行業快速發展,並形成了龐大的產業規模。2017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市場規模已達61325億元。隨著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至2021年已達72359億元,2022-2027年中國消費電子集成電路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預計2022年將增長至75415億元,市場規模巨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電子產品發展至今,誕生了無數的電器產品、數碼產品等,早已被公眾認知,擁有龐大的市場並具有碩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投入到電子產品行業中來是非常正確的選擇,電子禮品以其自身獨特的時尚、個性特徵逐漸成為企業、個人進行商務禮品、會議禮品、促銷禮品、親友饋贈選擇的新寵,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現從四大方向來分析電子行業發展前景。
過去幾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迅速擴張,預計未來仍有一定增量,以手機為代表的終端電子產品出貨量的增長對被動元件銷量提升有積極帶動作用。同時,消費電子產品升級,新技術導入和 5G 應用將提升單一產品的被動元件使用量,進一步擴大被動元件市場規模。
汽車電子主要應用於動力控制系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汽車安全控制系統和車身電子系統等,為了提高駕駛體驗,汽車電子化率不斷提升,台灣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預計,汽車被動元件平均用量總和將超過 5000 個,占整車的產值比重將超過 40%。據智研諮詢統計,2016 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 2456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將突破 3000 億美元,車用被動元件市場空間巨大。
由於低廉的人工成本和下游手機、汽車等應用領域的迅速發展,全球主要被動元件產商均在中國大陸設置生產工廠,如日本廠商,除了 NipponChemi-con,其餘均在中國大陸設廠,這帶動了大陸被動元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的提高,推動產能往大陸轉移。日系廠商退出中低端市場,台系廠商受限庫存,大陸被動元件廠商迎來契機。
國內中低端被動元件的優勢在於人力成本相對低廉,隨著製造工藝的不斷提高,自給率也逐步提高,國內廠家開始大力向海外輸送產能,中國大陸2018年被動電子元件的出口額已經超過進口額489億美元,出口導向格局已經呈現,也為電子元件產業的發展拓展了空間。
電子行業技術透明度提升,當下電子產品生命周期縮短,2022年電子行業內細分產業競爭將日趨激烈。未來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種工具,遠程控制和監控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從而使電子技術也順應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網絡化特性更加的明顯。
以上就是電子行業發展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1月10日,全球最大傳播集團WPP和凱度華通明略聯手谷歌發布了首期「BrandZ™中國出海品牌30強」排行榜及報告。2017年排行榜羅列了海外市場經營最成功的中國品牌。報告提供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評估了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態度,評估結果顯示,中國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當前的環境有利於品牌塑造並傳達其產品品質及適切性,從而在全球市場上打造自身實力,而報告提供的觀察和建議必能幫助它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戰勝挑戰、把握機遇。
據1月10日報導,為製作本排行榜,凱度華通明略以谷歌線上調研工具為基礎,對中國品牌在海外七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的品牌力(BrandZ™的品牌資產指標,代表著消費者選擇某一特定品牌的傾向)進行了計算。它分別對167個中國品牌在七個國家市場的各個品牌力分數加總並取中位數為85進行排名。
個人電腦和移動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聯想以1682的品牌力得分一馬當先,成為最強大的中國出海品牌。緊隨其後的是,消費電子類別的創新國際品牌華為(1256)以及電子商務市場巨頭阿里巴巴(1047)。消費電子品牌占排行榜品牌力總分的40%,在前5名中占據主導地位—— 聯想、華為、小米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五,這體現了中國消費電子品牌在海外的實力。
調查顯示,國際上對中國「國家品牌」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成熟型品牌(如消費電子和航空等類別)占排行榜品牌力總分的57%,雖然目前相對於新興網際網路驅動品牌(如移動遊戲和電子商務)仍占有優勢,但實際上數字品牌才是真正的贏家。合計計算,消費電子和移動遊戲在上榜品牌數量(17)和品牌力總分(59%)兩方面均領跑排行榜。這種格局反映了中國「國家品牌」的轉型——海外消費者日益將其與創新型數字設備及服務聯繫在一起。
同時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負面認知正在下降。消費者認為中國產品質量已經改善,並日益根據效用和適切性而非知名度來選擇品牌。隨著走向全球的中國品牌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度也將隨之上升,而這又會進一步推動海外擴張。現在是中國品牌海外擴張的有利時機。
目前,中國品牌面對的一大挑戰是,與本土品牌或全球認可品牌相比,國際消費者對中國品牌通常認識不多,也不太可能考慮購買。不過,調查顯示,認知度和購買意願的差距因國家而異,與日本、英國或美國消費者相比,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消費者更加了解、也更有可能考慮購買中國品牌。
特別是科技品牌正在縮小「認知度差距」。科技品牌正在通過以下舉措改變這一狀況——應用數位技術並建立生態系統來整合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應用程式與其他服務,展現出改善消費者生活的能力。調查認為,它們現在必須乘勝追擊,而其他類別品牌則應學習其經驗——講述強大的品牌故事,清晰傳達自身的質量和適切性,從而縮小「差距」。
調查還顯示,網際網路驅動品牌潛力巨大。成熟型品牌品牌力評分非常高,但缺乏差異性,而差異性在數字時代正越發重要。相比之下,較為年輕的網際網路驅動品牌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滿足消費者需求,但卻憑藉其產品和創新樹立了與眾不同的形象。
WPP Store歐洲、中東、非洲區及亞洲區執行長戴維·羅思表示:「調查顯示,創意和產品領導力的流動軌跡已經輻射全球,消費者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期待在那裡找到最新穎、最具創意的產品和品牌。雖然還存在許多障礙,但現在是中國品牌的海外擴張機遇期,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聯手谷歌製作了開創性的『2017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30強』報告。通過分析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和非中國品牌的認知度,我們得以發現中國品牌在績效表現上的差距,並就如何有力開展品牌建設提出了建議。」調查認為,中國品牌行動速度往往快於西方品牌。速度絕對是一項優勢,而一定程度的系統化可以簡化決策,並增加有用的知識。
凱度華通明略BrandZ™全球總裁王幸表示:「品牌的遊戲規則正在改變,成熟型品牌在國際上成長較為緩慢,有時要通過併購實現增長,而新興網際網路驅動型品牌則是以內生式增長為主。如今,品牌能夠利用網際網路觸及全球消費者,將自己的品牌作為全球身份和護照使用。現在,品牌擴張不再受其經營類別所限,而是由技術的可能性決定,所以,品牌不必等到成為國內巨頭之後再走向全球。品牌在初創之際就可以立意走向全球,並預先構建必要的業務基礎設施。」
由於全球消費者日益將目光投向中國,尋找最新的產品和品牌,中國品牌需要制定強大的新戰略,以便在發達市場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如果能在競爭激烈的發達市場順應這些趨勢,中國品牌不僅有望獲得全球商業成功,而且國際受眾的認可還能成為一種品質保證,使品牌在本國也享受更高的投資回報。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子可以分為消費電子、設備電子、軟體電子、家電電子等。在電子行業中,消費電子和軟體電子在市面上應用的是最多的。以下是對2022年電子行業前景。
消費電子是指可供消費者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通常具有小巧輕便、操作簡單和節能設計等優點。2022年電子行業前景指出,中國消費電子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表示,我國消費電子產業鏈上下游的年產值高達6萬億元,消費電子行業終端產品產量占全球70%以上,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前沿消費市場。
手機出貨量:在經歷了2017年之前的高速發展後,我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呈現下降趨勢,市場逐漸飽和,消費者對於智慧型手機的需求逐漸減弱,隨後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續三年下滑。2021年我國手機出貨量小幅增長,打破連年下降趨勢。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4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累計約達0.87億台,同比下降30.3%。
平板電腦出貨量:平板電腦是一種小型、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以觸控螢幕作為基本的輸入設備。2021年我國平板電腦出貨量28百萬台,同比增長21.7%。2022年電子行業前景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我國平板電腦市場逆勢保持明顯增長,全國平板電腦出貨量約7百萬台,同比增長8.1%。
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列出了我國10強本土消費電子企業。榜單顯示,華為以1.1萬億價值成為中國最值錢消費電子企業,小米以4340億價值排名第二,VIVO價值首次超過OPPO,以1750億排名第三。OPPO、大疆創新、傳音控股、聯想集團、盈趣科技、霧芯科技、漫步者依次位列第4-10名。
目前,國家發布多項與消費電子行業相關的政策,《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政策,在支持智能硬體、物聯網、5G技術和大數據等消費電子行業新技術發展的同時,也為消費電子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車晶片再接再厲
2022年電子行業前景指出,在過去晶片類型的汽車晶片,在通往電動化 網聯化以及智能化發展的途中 帶來了更多汽車晶片的需求,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 ,汽車晶片的供應局面非常緊張,市場的需求量非常的大,各種電子器件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2、進封裝成主流
為了迎接5G時代帶來的各種挑戰,相關的電子設備逐漸小型化的趨勢,先進封裝正逐漸成為產業界的主流,並且在2022年會持續加速,同時可穿戴設備也在傳統的技術上增加了大的投入,對於電子行業的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未來,電子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消費電子分類在電子行業里的勢頭是最猛的。手機、平板、電腦、冰箱、空調這些電子家電的出貨量也會進一步增長。
以上就是202022年電子行業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