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管是目前最常見的發熱元器件之一,全球發熱管市場銷路穩定,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9.49萬輛,主動風冷占比25%,液冷占比22%,以下是發熱管行業現狀分析。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尚處於起步階段。從產業角度看,新能源汽車尚處於發展初期,2016-2019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分別為1.2、 4.3、17.6、32.3萬輛,滲透率分別為0.1%、0.3%、0.7%、1.1%,已經完成了從0到1%滲透,目前正處於1%-10%的快速成長期的起步階段,2020年乘用車銷量僅為55.6萬輛,滲透率僅為1.9%。同時,從全球範圍來看,汽車電動化同樣處於快速成長的起步階段,新能源汽車銷售規模較小,2020年乘用車銷量117.4萬輛,滲透率為1.4%,行業格局尚未形成。發熱管行業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誕生而產生,作為新能源汽車專屬零部件,同樣處於起步階段,格局尚未確立。
寡頭壟斷傳統汽車熱管理,積極布局新能源熱管理,技術積累深厚。發熱管行業現狀指出,傳統汽車的熱管理技術相對成熟,同時伴隨高進入壁壘,行業市場份額比較集中,多以外資品牌為主,主要玩家有日本電裝、法雷奧、翰昂和馬勒貝洱。2016-2020年,CR4占據高達55%的全球市場份額,其產品多以熱管理系統集成製造為主。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放量和其熱管理帶來的價值增量,各巨頭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紛紛加緊布局這一價值增量空間。如法雷奧、翰昂等公司均推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產品,包括熱泵空調系統、電動壓縮機和電池熱管理系統等。
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崛起,供應鏈格局有望迎來變化。新能源汽車未來市場空間巨大,海內外傳統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除此之外,由於新能源汽車降低了造車門檻,以網際網路造車企業、新獲牌照車企為代表的新勢力積極參與競爭,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規模迅速變大,格局趨向多元化。海內外傳統車企、網際網路車企、新牌照車企紛紛擴大產能,千帆競流,瞄準新能源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主要傳統車企2021目標總產能將超過500萬輛,而作為我國新興造車勢力的代表,網際網路車企的新能源汽車規劃目標超150萬輛,以北汽新能源、知豆等一系列為代表的新發牌照車企規劃產能約100萬輛。此外,國外主流車企也紛紛發布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 預計到2021年銷量目標總和超過250萬輛。爆款電動車衝擊力強勁,格局有望重塑。
作為新興造車企業領袖特斯拉無疑引領著這個電動時代,其Model3目前全球訂單大約50萬,已經成為爆款,扭轉了市場認知。發熱管行業現狀指出,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代表蔚來於2020年12月首發的第一款量產純電動車型 ES8,備受市場關注。電動化有望帶來汽車行業格局發生變化,進而導致熱管理供應鏈格局的重塑。
2021年1月27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五部委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油耗積分考核將於明年施行,新能源積分比例考核於19年實施。雙積分政策反映了國家對於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是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有力保障。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推廣, 並且在政策的支持下,汽車熱管理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許多專家表示,在當前的電熱管市場環境下,質量和技術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這也是未來我國電熱管需要大力發展的根本訴求,推動我國電熱管行業進入國際。高端技術電熱管在更多政策引導和科研技術的扶持下,會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以上便是發熱管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發熱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發熱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