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7.3%、13.2%、14.4%,比上年提高2.2、2.8、3.1個百分點。那麼服務行業政策及環境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服務行業政策及環境的詳細分析得知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2017年,服務業進出口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比重達到14.5%,比2012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出口增長明顯加快,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技術相關服務出口分別增長316.6%和30.0%。中國吸納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服務業占比均超過50%。服務業活力不斷增強助推新動能加快成長。中國服務業一些行業已邁入世界前列,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飛躍。
打造品牌性科技園區,提升科技服務聚集資源能力。從總體角度來看,應該重點打造「十二五」現代科技服務業布局規劃中的重點建設區域,以此來提升科技服務業的競爭力,促進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例如北京的中關村、天津的濱海新區、上海的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利用其地區產業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品牌科技服務園區,吸引一批國家級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的入住,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形成高技術企業集群,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下基礎。
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工作,提高科技服務業人才素質。科技服務業人才的培養可以將科研機構與高校作為培訓的重要依託,引入並加強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依照企業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例如,可以以某個名牌大學下屬的研究院為依託,加強其與企業相契合的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同時加強雙向溝通與合作,大力倡導「點對點、點對面」的科技助推型關係,提高高科技產品成果的轉化率,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多類型人才,以此類方法提高科技研髮型企業落戶率。
積極推進科技服務業行業協會建設,實現行業自律和專利保護。行業協會肩負著其行業內部的協調溝通、統計監督等重大事宜的解決,它對行業內各企業起到表率與橋樑的作用。因此,我國科技服務業要想得到快速且健康的發展,就必須積極建設各行業協會,促使行業統計體系的整體構造的改善,從而增加榜樣企業的構建,加強對企業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規範的行業協會能對行業進行有效的監管,從而可以幫助企業之間進行可靠的信息雙向溝通,這有助於提高行業運行的合法性和維護企業之間的競爭公平性。行業協會的統計監督、資格認證等相關職責還可以協助政府相關部門構建完善的科技服務業的信息網絡,提高政府相關決策效率,促進科技服務業研究有序進行。
《意見》指出,「科技服務業企業從事研發活動發生的費用支出,可納入稅前加計扣除;對科技服務企業被認定為屬於國家重點扶持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科技服務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其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據實扣除。」這一條措施是對廣大科技服務業企業在稅收方面的扶持,鼓勵科技服務業企業從事研發和職工教育。
《意見》還指出,「高校院所和我市企業共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和創新載體的,最高可獲80萬元/年的補助。」注意,這裡說的是每年而不只是一次,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企業們可以常去高校院所了解下有什麼好的項目。據了解,在前不久舉辦的第30屆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高校組的決賽上就有一個來自浙江樹人大學的《可融入智慧城市的車輛信息採集和行駛告警系統》獲得一等獎,企業們可以去關注下。
另外,《意見》還有對科技服務業企業在資金方面的扶持,除擴大之前的蒲公英天使引導基金規模外,科技服務業機構列入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的,享受有關貸款貼息政策。
加大財政鼓勵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資運作模式。政府對科技服務業的財務類政策支持包括三方面:首先,政府在財政上鼓勵新興科技服務企業的發展,可以擴大科技發展金和科技風險金的扶持對象範圍,在稅收上適當減輕新興科技服務業和相關從業人員的負擔。其次,政府應嘗試建立起一種多元的科技服務業投資運作模式,引導健康的民間金融資金參與到科技服務業的運作需要當中去,減小資金鍊缺乏而導致研究活動失敗的風險。最後,由於中小型科技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政府還應該就中小型科技服務業企業提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完善相關信息化平台。
通過對服務行業政策及環境的詳細分析得知綜合以上因素,考慮到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調整因素,2017年,服務業將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服務業比重穩中有升,以現價計算的服務業比重有望接近53%,增速約為7.5%左右,是全球服務業增長速度的2倍以上。服務業增速繼續快於GDP增速,繼續居於領跑產業地位,繼續在經濟增長、財源增加、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以上便是筆者對服務行業政策及環境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