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保健品也被成為功能性食品,並沒有特指是某一個食品種類。近些年來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功能性食品需求進一步擴大,目前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以下是2023年功能性食品行業發展現狀。
功能性食品行業發展現狀有關數據顯示,隨著國內市場需求的加大,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食品消費市場,2020年產值超過2700億元,產業近3年平均增速超過15%。據去年8月天貓發布的《2020功能零食創新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天貓功能性食品市場增速達40%,購買人數上漲50%。近年來,我國功能性食品行業產值持續性增長,但增長幅度放緩,2020年我國功能性食品(保健、營養品)行業產值3621.3億元,2021年我國功能性食品(保健、營養品)行業產值大約為3653.9億元。
目前,在中國市場售賣的功能食品,功能主要有助眠、能量提神、養生滋補、護眼養眼等。口味方面,把保健品做得像零食一樣——用粉劑、果凍、飲料、軟糖等多種形式,代替藥劑、片劑、大瓶裝、大袋裝保健產品,成為一個趨勢。保健產品劑型零食化,維生素、褪黑素、魚油紛紛以軟糖形式呈現,連玻尿酸、煙醯胺等美容成分也能口服食用。
目前,功能性食品在美國滲透率超50%。其中,60%的功能食品消費者屬於黏性用戶;日本滲透率約40%;在中國,這一指標為20%,其中黏性用戶僅占10%。中國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認知度較低。而為消費者建立新的消費觀念時,功能性食品企業還要注意避免過度營銷的問題。
功能性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從原來的營銷理念來看,線下渠道主要是滿足大眾化需求,作為細分品類,功能性食品企業恐怕在一段時間內還是要靠線上渠道去尋找潛在客戶。從內容營銷、社群營銷等角度切入,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業內人士看來,對於初創品牌來說,保證產品質量是基本要求,還應向消費者介紹產品機理。
目前,除了部分功能性食品企業已開拓線下渠道外,不少企業的陣地依然在線上,主要通過各電商平台進行銷售。業內人士表示,開拓線下渠道會帶來直接的鋪貨資金壓力、巨大流通成本和層層的代理利潤分割,且線下渠道同樣需要強大的線上品牌的帶動宣傳。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壓力並不小。
總體看來功能性食品線上銷售額不斷提高,整個行業也在往多渠道銷售模式發展。維生素是功能性食品中需求最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