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豐富穩定的海風資源和現階段大發電功率的優勢,我國海上風電風能資源的能量效益比陸地風電場高20%~40%,截至2018年底已核准待建項目規模達22.3GW,以下是海上風電行業投資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9月,我國在建的海上風電項目6.4GW,其中接近一半的項目位於廣東和福建海域;截至2018年底,上述項目仍處於建設階段,且多數在建項目處於相對前期的建設階段。海上風電行業分析指出,按照平均每千瓦造價17000元大致估算,上述項目總的投資約1100億元。
據海上風電行業投資分析,截至2018年底已核准待建項目規模達22.3GW(註:由於開工節點不明確,把含項目以外的已核准項目統稱為已核准待建項目,少數項目可能已啟動前期工作),對應的投資規模約4300億元。
其中,2018年11-12月是核准的高峰期,期間核准的項目達15.4GW,可能一定程度受到搶核准和爭取高電價的影響。從區域來看,廣東和江蘇最為積極,廣東2018年海上風電的核准權限下放至各地市發改委,當年新核准的項目達9.4GW,江蘇2018年新核准的項目達7.5GW。
在建、核准待建和核准前公示的項目總規模約49.3GW,對應的投資規模約9300億元。海上風電行業投資分析指出,考慮2019年浙江、福建等地新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正在建設或未來即將建設的海上風電項目總的投資規模接近萬億元。
一般而言,海上風電項目核准後2年內開工,建設周期3年左右,現有在建和已核准項目有望在未來5年內建成投運;處於核准前公示的項目中,約5.5GW的項目規劃在2023年之前建成。因此,大致估算未來5年有望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約34.2GW,平均每年6.8GW,預計未來五年每年的併網規模呈現前低後高的增長趨勢。
1、運營商投資動力帶動行業持續復甦
2019年風電平價和競價上網開啟,推進風電無補貼平價上網的相關政策陸續出台,政府鼓勵在資源條件最優和市場消納條件保障度高的地區發展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平價或者低價上網項目。政策優先建設平價上網項目,嚴格落實平價上網項目的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海上風電行業投資分析指出,該文件基本明確了未來項目開發的方向和電網服務的排序,平價上網項目獲諸多優先權,消納將成為項目落地的第一約束條件。
2、海上風電產業成為政府主推的新興產業之一
國家能源局出台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趨勢是穩中求進。在未來幾年,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不斷進步,海上風電開發成本會進一步降低,我國海上風電可能會取得更快的發展。
綜上所述,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在現有風電技術條件下,我國風能資源足夠支撐10億千瓦以上風電裝機,海上風電將是未來能源和電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上便是海上風電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海上風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上風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