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資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各國均將眼光投向了風力資源巨大的海域。我國海上風電行業一直保持著世界增長最快的能源地位,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84GW,以下是海上風電行業現狀分析。
過去10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海上風電產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達約占全球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的42.7%,以絕對優勢領跑全球海上風電市場。而2016年國內市場經歷了海上風電搶裝後的回調,同時疊加電力需求下降和電網消納風電能力不足,導致國內市場的裝機容量明顯下滑,進而全球市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隨之下滑。
2017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16GW,同比增長97%,新增裝機319台,維持高速增長。海上風電行業現狀指出,2014年以來,國內海上風電市場逐漸啟動,新增裝機增速高速增長,從2013年的0.06GW低值,到2017年的1.16GW,4年複合增速達到110%。
從海上風能資源分布情況看,我國風能最為豐富的省份是福建省(台灣海峽)。海上風電行業分析指出,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省內的戴雲山脈和台灣的中央山脈接近平行,中間又夾著台灣海峽,狹管效應明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陸配置造就了顯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導致其海上風力資源十分豐富。由福建省(台灣海峽)向南、北兩側,海上風能資源大致呈現遞減趨勢。
從海上風電競爭格局看,海上風電在建(開工)+核准的項目基本上集中在江蘇、福建、廣東、浙江、上海、遼寧六省。從目前已開工&核准項目的預計利用小時數來看,六省(直轄市)的海上風電項目利用小時數均高於當前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
2018年,我國六大區域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所占比例分別為華北(25%)、中南(23%)、華東(23%)、西北(17%)、西南(9%)、東北(3%)。「三北」地區新增裝機容量占比為45%,中東南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占比達到55%。
與2017年相比,2018年我國中南地區出現增長,同比增長44%,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增長至23%。海上風電行業現狀指出,中南地區主要增長的省份有:湖南、河南、廣西、廣東。另外,西北、西南、東北、華北、華東裝機容量同比均出現下降,西北、西南同比下降均超過40%,東北同比下降32%,華北同比下降9%,華東同比下降5%。
我國海上風電正開始大規模開發,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下文簡稱《規劃》),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開工與併網目標與2017年底累計裝機量279萬千瓦相差1221萬千瓦。保守計算,今後5年,海上風機併網容量年均投產規模將達到約250萬千瓦,裝機量將保持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基本已實現國產化,隨著海上風電的迅猛發展,面對大量風電機組的批量生產、吊裝、運行,國內風電機組廠家競爭越來越激烈,機組和零部件價格會逐漸下降。另外,海上升壓站、高壓海纜等價格隨著產業化程度的提高,也顯現下降趨勢。隨著施工技術逐漸成熟,海上風電施工成本也將大幅降低。以上便是海上風電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海上風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上風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