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畫廊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畫廊行業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畫廊行業現狀分析

2015-08-20 16:21:2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通過對畫廊行業現狀分析得知,總的來說,畫廊業在我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是一個正在成長與上升的行業。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畫廊的情況也不盡相同。2015年我國畫廊行業現狀分析詳情如下:

2015年我國畫廊行業現狀分析

  畫廊是藝術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規範化的藝術品市場的一級市場。藝術品市場在我國仍處於發展階段。近幾年,隨著電商化時代的來臨,畫廊也開始拓展新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多的畫廊在網上拓展業務。

  近兩年,國內藝術品市場始終處於低迷狀態,尤其自2014年以來,多地畫廊被爆出虧損、關門的消息,以往一級市場非常活躍的地區,如山東青州,甚至一度傳聞書畫市場面臨崩盤;二級市場同樣慘澹,今年國內春拍不僅總成交額跌入5年來最低谷,在高價成交品方面也乏善可陳,畫廊經營困難、拍賣市場盛況難以為繼幾乎成了常態。然而,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狀態下,2015年卻出現了不少逆市進場的新畫廊。據悉,今年上半年,僅北京新成立的畫廊就接近40家,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家畫廊推出開館展。新畫廊為何會在此時出現,將何去何從?

  畫廊業迎來「逆市開業潮」

  市場不景氣,畫廊經營困難,這可能是目前藝術品市場所面對的世界性問題。不久前,一本螢光橘色的《藝術畫廊管理》英文版的發布在業界引發熱議,該書2014年在德國首次出版。作者馬格納斯·雷施是一位德國企業家兼藝術顧問,他在書中指出,絕大多數畫廊投資不足、低效運營。根據他的調查,30%的畫廊實際上在虧本經營,接受調查畫廊的平均利潤率僅為6.5%。租金過高、藝術家分成太高、大家都在銷售看起來差不多的作品、畫廊不擅長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不能以任何可衡量的方式開創新的商業模式等,是他分析阻礙畫廊盈利的幾個關鍵因素。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國內畫廊業,近年來,在市場整體下調的大背景下,國內不少畫廊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畫廊關閉,而其直接原因不外乎上述幾個因素,關閉的畫廊或從此銷聲匿跡或轉戰網際網路經營以節省成本。因而,此時新畫廊的入場也就格外惹人關注。更多畫廊行業現狀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畫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今格藝術中心、希帕畫廊、大韻堂藝術機構……今年上半年,北京悄然出現了許多新畫廊,它們分布廣泛,有的位於與798藝術區毗鄰的草場地藝術區,有的身處東二環鬧市區,還有的索性扎進胡同深處。位於北京草場地藝術區的希帕畫廊於今年3月底開業,對於為何選擇此時入場,其創辦人靳宏偉坦言:「一方面是找一處安放藏品的地方,再就是距離我中意的藝術家更近些。」

  新畫廊陸續出現的浪潮不僅體現在北京,在廣州,新畫廊也成為本地藝術品市場的一道新風景線。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廣州新成立的畫廊有十幾家,包括聽塵藝術空間、33藝術中心、藝廊里等。

  對於新畫廊逆市開業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方面與國家提倡的文化創意政策有關。相關政策出台後,全國各地相繼出現各種各樣的藝術創意園,吸引到來自社會不同資金的介入,帶動了畫廊行業的氛圍,新畫廊的出現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另一方面,隨著二級市場不景氣,不少藏家由拍場轉戰至畫廊業。「市場的調整行情對拍賣市場造成持續考驗,拍賣行風光不再,使得逐利而居的資本轉而尋求新的市場增長點,經過數年培育的畫廊重新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藏家開畫廊更能回歸藝術

  與前些年許多新畫廊是由地產資本、產業資本出資打造不同,此番逆市開張的畫廊中,不少創辦人是曾經流連於拍場的藏家或是書畫藝術愛好者。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對國內畫廊業而言是個好消息。事實上,國內畫廊行業的發展一直都有資本的影子,然而資本聯姻藝術機構的失敗案例不勝枚舉,皆因資本介入藝術過於簡單粗暴,在資本主導之下,藝術很容易淪為附屬品,而藏家經營的畫廊更能回歸藝術本身。

  「藏家有豐富的收藏經歷,也有專業眼光,相對獨立的運營理念或許能為畫廊經營帶來新氣象,今後或許能看到更多樣的藝術品。」藝術北京掌門人董夢陽認為,新畫廊的逆市入場是新舊交替的正常現象。「以前的一些畫廊在經營理念上沒有考慮得很清晰,被淘汰也是件好事,新進場的一些畫廊則會引進新的理念,而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的發展規律。從大趨勢來看,藝術品市場一直在成長,過去二級市場發展迅速,如今逐漸呈現回落態勢,一級市場則更接近人們的消費,穩步成長是一個過程。但很多行業在摸索階段都會有本末倒置的情況,目前的二級市場就取代了許多一級市場的功能。」此外,還有觀點認為,藏家進入畫廊業,還將為年輕藝術家創造更多機會,因為無論是從資金實力考慮,還是從藝術品市場調整的必然結果看,年輕藝術家都會成為這批新畫廊的關注點。

  在採訪過程中,不少新畫廊的經營者及業內人士也直言,此番逆市入場不乏抱有「抄底」心態者,那麼,面對市場的冷清,新畫廊能否引領畫廊業走出盈利低谷?

  「剛剛嘗試這一領域,還沒有尋找到很好的突破口。」趙先生今年初在北京新開了一家畫廊,他坦言,經過半年多的摸索,經營情況並不樂觀。他的反饋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大多數新畫廊的經營狀況。記者了解到,多數新畫廊的經營者選擇在此時入場已經做好了長線經營的打算,他們並不急於買進賣出,而是注重按照自己的理想策劃藝術項目、培植藝術家、探索更加符合當下市場的經營策略等,在他們的眼中,開畫廊不再只是單純做生意。「目前是一個整頓、整合的時期,雖然沒有盈利,但只要不『套』進去太多,我就不會撤,打算先維持著觀察兩年,而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另外,這些年國家對文化產業一直大力扶持,我相信將來畫廊業會迎來轉機。」趙先生表示。

  畫廊行業現狀:調整之後市場可期

  據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統計,隨著銷售策略有所轉變,2015年上半年中國畫廊經營數據扭轉了自2011年連續三年下跌的頹勢,開始觸底反彈。

  而眼下新畫廊的逆市入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8年前後國內畫廊發展的「黃金時期」,彼時,大大小小的畫廊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好景不長,金融危機之後這股浪潮戛然而止,選擇堅守的畫廊也大都只能苦苦支撐。在董夢陽看來,一輪輪的淘汰,留下來的是堅定的、對行業熱愛的人。「其實所有行業都一樣,看到光明的人都是堅持的人。如果沒有理念和理想的話,遇到一點點挫折都會跑掉的。」

  「中國畫廊業經過深刻調整後重新恢復活力,一方面釋放著藝術品一級市場深度調整後的成果,另一方面,一些真正成熟穩健、運營有方的畫廊越來越能夠被藝術投資者所倚重,這些經市場篩選留存下來的畫廊,在過往幾年內,完成了自身銷售策略的一系列變革,才使得經營重新煥發生機。」面對這波「逆市開業潮」,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目前畫廊生存普遍不易,但長久看來,畫廊在完成經營策略調整以及中國藝術品市場消費能力增強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著可以成長的空間。經歷調整後的中國畫廊業,如果完成了自身銷售策略的變革、積極開發新的銷售平台、合理規避因藝術市場不成熟帶來的種種怪相,重新煥發生機也是可期的。

更多畫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畫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