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行業在「十三五」得到迅速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國家對於環境治理的重視度不斷提高。要想做好環境治理工作,必須要依靠紮實的監測數據。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廢氣淨化委員會發布的《我國有機廢氣治理行業2010年發展綜述》,工業生產過程中VOC的排放量預計達到1,200萬噸/年以上。以下對環境行業的發展背景分析。
我國環境諮詢服務業起步較晚,始於20世紀90年代。2000年,政府《2000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狀況公報》中首次提到「環境諮詢服務」這個概念,次年發布的《國家保護「十五」規劃》進一步提出要「大力發展國內環保諮詢服務業,培育環保技術服務市場」。此後,環境諮詢服務這個概念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環境諮詢服務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17-2022年中國環境保護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環保部於2003年、2006年和2014年先後發布了三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狀況公報》。根據公報顯示,我國環境諮詢服務產業「十一五」期間發展迅速,從業單位個數、年收入總額、所占環保產業總收入的比重總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如表1所示)。根據2014年環保部發布的最新《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狀況公報》,2011年我國環境諮詢服務行業從業單位數量達到1816家,較「十一五」末期顯著增長,增速達到147%;營業收入增長13倍,達256.7億元,占當年環保產業總收入的15%,較「十一五」末期增加了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方面,我國的經濟結構依然偏重,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能源結構方面,能源消費總量屢破控制目標的同時,煤炭占比依然達七成左右。
綠色發展是一場發展理念的重大變革,也必將引導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一個基本的要求在於,發展不能再靠拼環境、拼資源,而要留足生態空間,厚植髮展優勢。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危旭芳撰文指出,綠色發展是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既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考核評價制度,也涵蓋全面的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近年來,中央深改組牽頭,推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建立八大制度,搭建起生態文明基礎性制度框架,為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綱要指出,要全面推動能源節約,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礦產資源節約和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資源高效利用機制。
基於此要求,我們堅決反對無節制消費自然資源、無節制排放廢棄物和污染物、無節制破壞生態平衡的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行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為準則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規劃綱要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核心的一條就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而且把它作為單獨的一項。在具體的指標中,資源環境指標總共有10項,全部是約束性指標,占綱要所有13項約束性指標的77%,占所有25項指標的40%,分量大、任務重、要求高、約束強。
更多環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環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