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是指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監視和測定的活動。環境監測是通過對反映環境質量的指標進行監視和測定,以確定環境污染狀況和環境質量的高低。以下為環境監測發展現狀的分析。
目前,環境監測行業產業鏈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業以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製造和系統集成為主,在零備件供應、系統集成、設備製造、運營服務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實力的企業群,國內外其他領域的一些儀器設備廠家也加入監測儀器行業,在實驗室設備、特殊成分分析設備、手工比對設備等領域發展較好。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我國的環境監測也正在飛速的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政策和市場雙重推動下,2016年環保裝備製造業經濟運行整體保持高質穩定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環保裝備製造業增速在機械製造行業名列前茅。
截至2016年11月底,環保專用裝備產量818648台套,同比增長25.8%,增速位列129個機械製造細分行業中第5位;主營業務收入2951.7億元,同比增長7.9%;行業利潤總額達到202.1億元,同比增長9.1%,利潤率較2015年略有降低,約為6.5%;環保裝備進出口總額217億元人民幣,順差9.5億元人民幣。
通過對環境監測發展現狀分析,我國目前環境監測的現狀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常規監測、自動監測為基礎的技術裝備、技術標準、技術人才的環境監測體系,成了國家、省市三級監測網絡,擁有2300多個環境監測站和 4.7萬餘人的環境監測隊伍。
環境監測的作用日益顯現,能力建設突飛猛進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在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等重點環保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環境監測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監測能力不強,監測水平滯後,已經成為制約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通過對環境監測發展現狀分析發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已形成了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網絡。共有專業、行業監測站4800多個,其中環保系統2200多個監測站,行業監測站2600多個。國控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站103個、酸雨監測網站113個、水質監測網站135個。
此外還建有噪聲監測網、輻射監測網、區域監測網等。 到2005年,國控環境監測網絡調整為:環境空氣監測網站226個,測點數793個;酸雨監測網站239個,測點數472個;水質監測網站197個,監測斷面1074個;生態監測網站15個。我國已制定各類國家環境標準410項,覆蓋了大氣、水質、土壤、噪聲、輻射、固體廢物、農藥等領域。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由於環境監測技術門檻偏高,目前國內從事環境監測的企業僅有兩百多家,高端分析儀器主要被德國西門子等外資企業占領,內資企業主要參與中低端分析儀器市場。以上便是環境監測發展現狀的所有分析了,需要了解更多關於環境監測的報告請關注2018-2023年環境監測儀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更多環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環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