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的政策熱潮下,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迅速,2011-2018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25.95%;環境質量監測產業份額位居第二,18年占監測市場約為36.25%,以下是環境監測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2018年,我國出台了不低於100項的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在政策上不留餘地地進行扶持,推動環境監測新技術、新產品與新解決方案的推廣與應用,推動環境監測領域日益科學合理。在資金投入方面同樣可圈可點,繼續繼「十二五」期間投資20億元,「十三五」時期,國家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方面的投入將高達55億元,現在從兩個地區分析環境監測行業產業布局: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對大氣、土壤、水資源的污染以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有:重工業的不斷發展導致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以及PM2.5大量增加;過度開採以及過度放牧導致水土流失面不斷增加。環境監測行業分析指出,因此近年來,環保行業成為了熱門行業。
從A股和新三板環保企業空間分布來看,兩類企業分布特徵相似,均集中在東部地區,其次為中部地區。2018年集中在東部地區的環保企業有330家,占比為69.77%;中部地區企業數量為89家,占比為18.82%;西部地區47家;東北地區僅7家。
我國國家高度重視空氣環境監測與治理工作,環境監測行業產業布局指出,針對各類大氣污染源及空氣顆粒物,持續加嚴相關政策,提高排放治理標準,細化監測部署方案,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各級監測站對空氣站的需求比較旺盛。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水質監測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長江,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水質監測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以污水處理或者河道治理為代表的傳統「末端治理」模式正在向「全流域治理」推進,全流域一體化生態單元的運營,在水域生態在線監測、水污染應急預警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市場。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壁壘較高,壟斷格局雛形已現,領先企業占據半壁江山。首先,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環境監測行業技術門檻偏高,目前國內從事環境監測的企業僅有兩百多家。環境監測行業產業布局指出,高端過程分析儀器市場,大多被德國西門子、瑞士ABB、美國賽默飛世爾等外資企業所占領;內資企業如聚光科技、先河環保、雪迪龍等,主要面向中低端過程分析儀器市場。
其次,在「十三五」期間,銷售收入前十的企業市場占有率維持在60%左右,行業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恰逢行業本身具有較高技術壁壘,領先企業未來將擁有更深的「護城河」,預示著環境監測行業正迎來三足鼎立時代。因此,對於國內的環境監測企業來說,未來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以上便是環境監測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