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基本建築材料,廣泛運用於各種建築物和構築物。混凝土發展在我國雖然僅僅只有30多年,但得到快速發展更是只有僅僅十幾年。下面進行混凝土行業市場分析。
混凝土行業分析表示,混凝土生產的原材料成本占全部生產成本的比例一般在70%以上,高的甚至可達到80%多。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等,其中砂石成本占比在50%左右,水泥成本占比20%左右。
混凝土行業目前還未形成品牌化效應,產品同質化,導致附加值不高,利潤率較低。以西部建設為例,其淨利率連續下降,2017年淨利率僅有0.95%,2016年也僅有2.78%。
預拌混凝土(或商品混凝土)是從施工建築行業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新興行業,預拌混凝土是與在施工地點現場攪拌的混凝土相對而言,是指由水泥、骨料(主要指砂、石)、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成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後出售的並採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通常在2小時以內)運至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
與傳統的混凝土現場攪拌相比,預拌混凝土具有提高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特徵。預拌混凝土的上游是砂石料、水泥及外加劑等原材料,下游則是建築施工企業,產品主要用於基建、房地產等項目中。目前農村使用現拌的情況還較多。
由於現場攪拌混凝土存在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質量不穩定等劣勢,建築施工現場每攪拌使用1噸水泥,就有5%變成粉塵,這些粉塵是PM2.5的源頭之一,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廣泛使用商混站,能大大減少噪音、粉塵、道路污染問題,解決了施工擾民和施工現場髒、亂、差等問題,也減輕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現場攪拌一小時生產30-50立方米,而商混站可生產1000多立方米。
商混站從原料輸送、稱重,到攪拌、裝車全是電腦控制,減少了人工操作,有利於混凝土質量保證、提供工程質量、保證施工進度。商品混凝土是實現建築工程工業化的重要改革,體現了混凝土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由此混凝土從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大生產轉變。
我國很早即開始推行預拌混凝土。然而由於成本較高,工程企業使用預拌混凝土積極性不高,加上缺乏監督體系,推廣預拌混凝土的實際執行情況與預想仍有差距。以上便是混凝土行業市場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混凝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混凝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