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減肥茶行業分析報告 >> 減肥茶發展趨勢

減肥茶發展趨勢

2018-07-18 15:33:3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減肥茶企業對外表示,停產導致公司下半年出現大面積斷貨,減肥茶2016年銷售收入同比2015年下滑35%。目前國內市場上減肥茶/減肥食品品牌大大小小有上百個,與2016年相比減肥茶/減肥食品品牌增加了不少。以下對減肥茶發展趨勢分析。

減肥茶發展趨勢

  據減肥茶/減肥食品十大品牌排行榜數據統計分析,減肥茶/減肥食品十大品牌排名分別是碧生源、大印象、御生堂、綠瘦lvshou、寧紅、開古三葉、哈貝高HEBESTG、更嬌麗、澳天力ALTRA。以下是減肥茶/減肥食品十大品牌排行榜詳細名單:

減肥茶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科學健康減肥是減肥領域的發展方向,未來的減肥茶市場仍有潛力可挖。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指出,減肥市場是剛需較強的健康消費市場,但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特別成熟的技術手段能從根本上解決肥胖問題,而消費者往往屢減屢敗、屢敗屢減,聽說什麼能減肥就會去關注甚至買單。現從四大趨勢來分析減肥茶發展趨勢。

  1.肥胖人群數量逐年上升

  減肥茶發展趨勢分析,由於飲食習慣不合理,導致了不少人身體發胖。據有關統計,在成年人中,體重超重者已高達40%的比例,而在未成年群體中,也有20%孩童患有肥胖病症。通過這一數據,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減肥瘦身行業的消費群體之多,市場前景之廣。同時,減肥瘦身行業顯著特點是無論什麼年齡段、男女性別以及喜好等等,只要是屬於肥胖病患者,都需要減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因如此,減肥瘦身行業是不愁客源的。

  2.減肥瘦身行業被譽為朝陽產業

  在減肥行業中,時常有人笑說「減不完的肥,賺不完的錢」,事實也的確如此。減肥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對於飲食習慣差的人來說,就算減肥成功也容易反彈,因此便形成了「發胖-減肥-發胖」的循環狀態,也造就了減肥瘦身市場的無限周期。減肥茶發展趨勢分析,而我們在調查不少減肥者時,大多數人都表示,就算第一次減肥失敗,也依舊會嘗試其他不同的減肥方法。由於具備長期消費、循環消費的特點,減肥瘦身行業也被譽為當今的朝陽產業之一。

  3.肥胖被視為慢性疾病

  減肥茶發展趨勢分析,在醫學上,肥胖已經被視為慢性疾病,它與愛滋病、吸毒、酗酒成為最嚴重的四大健康問題。肥胖帶來的各種病症已經引起了當今人們的高度重視,不少肥胖病患者開始進出各種健身房、瑜伽班等減肥瘦身機構。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於健康的認知加深,減肥瘦身產業的發展也發生了轉變。如今只有真正健康,安全,有效的減肥方法才能受到當今消費者的認可,過去那種含有瀉下類藥物的減肥藥品、減肥茶等產品再也不能讓人埋單,人們更加青睞於如今的按摩、針灸、飲食調理、中藥調理等健康減肥方式。

  4.減肥瘦身產業逐步涉及美容養生項目

  減肥茶發展趨勢分析,一般來說,在夏季的時候,減肥瘦身產業發展更為興旺,而在冬季相對冷淡。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在夏季的穿著不多,這時候的肥胖人群對減肥的緊迫感更加明顯。而在冬季需要穿的衣服較多,從外表看不出身材的胖瘦,就讓很多人在冬季並沒有強烈的減肥願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冬季的寒冷導致了人們養成一種惰性,沒有太多的減肥動力。正是因為減肥瘦身產業帶有明顯的淡旺季特徵,所以當今不少減肥瘦身機構開展了更多的服務與產品,例如美容、養生、保健等方面的項目。

  減肥茶發展趨勢分析,我國減肥茶保健品已有20多年發展歷史,約有1000餘家減肥茶保健品企業,年銷售規模在50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5-20%。2014年我國食品市場規模達7萬億元,減肥茶保健食品占據10%的市場。與國外已開發國家相比,減肥茶保健品的市占率仍舊過低。隨著國家監管加強,國人健康意識提高以及消費趨向理性,減肥茶保健品行業將集中化發展,預計2016年我國減肥茶保健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

更多減肥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減肥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