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產業結構轉型,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之一對於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得以凸顯。2017年我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達380億元。下面進行健身器械市場前景分析。
健身器械行業分析表示,體育產業迎來市場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伴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產業結構轉型,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之一對於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得以凸顯。國家也密集出台一系列的產業支持政策,推動體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我國健身器材消費市場較小,但是重要的健身器材製造國家。
2017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銷售收入約為388億元,2011-2017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5%。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健身器材行業迎來了市場化發展的歷史機遇。預計到2018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收入能突破400億元,到2022年健身器材行業規模將進一步超過500億元。
通過對健身器械市場前景分析,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平均每百戶中僅有4套健身器材,普及率尚不足5%;截至2015年底,國內健身俱樂部數量不足4,500家,僅占北美健身俱樂部數量的1/9左右1,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增長以及居民健身意識的不斷提升,將為我國健身器材消費市場的未來增長提供充足的消費動能。
另一方面,我國是健身器材的製造大國,通過為國際知名品牌貼牌加工,我國製造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超過50%。2014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場達到95億美元左右,中國製造占比約為53%2。根據預測,全球健身器材市場規模將在未來5年內以3.89%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將達119億美元。按照50%的份額測算,我國健身器材行業的銷售規模將達到近60億美元。
通過對健身器械市場前景分析,健身器材的品牌運作主要包括單品牌運作和多品牌運作兩種模式。相比於前者,多品牌運作模式通過品牌組合的形式覆蓋了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提高市場占有率;品牌組合亦能在企業構建供應鏈體系、開發零售渠道時提供協同效應。此外,多品牌運作也能有效規避單一品牌的經營風險。
從發展潛力來看,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健身器材產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於健身運動的人均消費還很低,未來增長空間較大;再加上健身人群數量的增長以及健身俱樂部的不斷普及,預計未來我國健身器材市場將保持9%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以上便是健身器械市場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健身器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健身器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