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節能行業分析報告 >> 節能行業投資分析

節能行業投資分析

2018-09-06 14:38:3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0-2015 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由836.29 億元迅速增長至3,127.34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0.19%。截至2015 年底,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總數達到5,426 家。下面進行節能行業投資分析。

  「十二五」以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值由2010年的2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5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形成委託承包、BOT、BOO、TOT等多種商務模式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集聚發展區,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該產業總體規模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偏低,僅占3%,與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而且,節能環保產業以小微企業為主,3萬餘家環保企業中,規模50人以下企業占比92%,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效率不明顯,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具有一體化綜合解決能力的大型綜合性環境服務企業較少。隨著節能環保市場逐步放開,市場進入壁壘降低,但是與之相應配套的管理機制還不完善,造成市場競爭秩序混亂。

  通過對節能行業投資分析,政府不斷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其中,2015年治污總投資達到8800多億元,占GDP的1.28%。還不斷引入社會資本,基本形成PPP、第三方治理、綠色金融、產業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資格局。但節能環保產業屬重資產行業,投資大、周期長,而我國眾多中小節能環保企業缺乏融資能力,資金短缺嚴重。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綠色發展的相應投資需求約為每年2.9萬億人民幣,其中政府的出資比例只占10%到15%,超過80%的資金需要社會資本解決,綠色發展融資需求缺口巨大。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迅速升級,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由2010年的31917件上升至2014年的70559件,主導技術和產品基本滿足市場需求,重點節能環保技術方面也取得一定突破。

  但是,節能環保技術原始創新較少,以小微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特徵導致了產業內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企業中僅有11%左右的企業有研發活動,這些企業的研發資金占銷售收入約為3.33%,遠低於歐美15%——20%的水平。技術交易、轉移和擴散的市場化機制也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阻礙了產品和設備的大規模產業化。

  通過對節能行業投資分析,「十三五」末期,節能環保產業將培育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國節能環保產業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長率,到2020年產值將超過8萬億元。隨著國家強化產業扶持,宏觀戰略導向和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節能環保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增量,將重點圍繞水、氣、土細分領域展開。碳市場全面啟動,碳減排產業潛力巨大。

  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中高效低耗的先進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10%,主要以傳統裝備製造業為主。隨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張,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仍會占有很大比重,節能環保服務業所占比重將進一步增加。節能服務業總產值由2008年的417.3億元增至2015年的3127.34億元,環保服務業年收入總額從2010年的1500億元,增長到2015年5000億元,發展速度高於節能環保產業的其他領域。

  目前,環保行業的整合併購趨勢明顯,資金規模由2012年的12億元急增到2015年的600億元,集中在較成熟的水務和固體廢棄物行業。非節能環保企業的跨界收購也大量湧現,達總資金規模的25%。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等,通過資本、技術、工程和設備等途徑紛紛進軍節能環保產業,隨著行業併購規模進一步擴大,業內兼併重組將形成行業龍頭的相對壟斷競爭格局,而跨行業重組則會帶來產業鏈條的延伸。以上便是節能行業投資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節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節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